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创新机制 智慧赋能

----衡阳市创新“机器管招投标”标后监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6-27 16:15: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机器管招投标”试运行以来,衡阳市以“机器管招投标”改革为突破口,聚焦标后履约监管难题,通过高位统筹、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和联合惩戒,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化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评标项目合同签订率达70%,法定期限内合同签订率实现100%,有效破解了以往“重招标、轻履约”的行业痛点,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后监管经验。  

一、高位推动,构建协同监管新格局

标后履约监管涉及多部门职责,仅靠单一部门难以有效推进。衡阳市从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  

1. 强化顶层设计

市委书记、市长调度,明确要求“以合同签订率为突破口,推动招投标全流程规范化”。 市发改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专题报告,梳理标后履约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2. 建立“双牵头”工作机制

成立由市发改委、市交易中心固定牵头,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监管部门动态参与的“标后履约监测小组”,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 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二、机制创新,打造全周期监管体系 

针对标后履约监管链条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衡阳市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法,实现标前、标中、标后无缝衔接。  

1. 动态监测,数据驱动决策

市交易中心每周汇总“机器管招投标”项目履约数据,按行业分类后推送至市发改委,由市发改委统筹调度各行政监管部门跟进落实。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临近法定期限仍未签约的项目,自动触发预警并推送至责任单位。  

2. 智能预警,提前介入化解风险

依托“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开发合同签订倒计时预警功能,在法定期限前10天自动向交易双方发送提醒,并同步抄送行业监管部门。对预警后仍未签约的项目,由行政监管部门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3. 联合惩戒,强化信用约束

对逾期未签约的企业,由市发改委牵头,联合行业监管部门实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措施,包括限制投标资格、降低信用评级等。  

三、技术赋能,提升智慧监管效能

衡阳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监管模式从“人盯人防”向“机器智管”转变。  

1. 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  

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各行业监管系统,实现合同签订、履约进度等数据实时共享,确保监管无盲区。  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将标后履约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在后续招投标中实行差异化监管。  

2.智能分析,精准识别风险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筛查异常履约项目,如长期未签约、合同关键条款变更等,并推送至监测小组研判。通过AI算法辅助监管,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监管精准度。  

四、成效与启示

衡阳市的实践表明,标后履约监管必须坚持“制度+技术”双轮驱动,形成长效机制。  

1. 监管模式创新: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从事后处罚转向全过程管控。  

2. 协作机制优化: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执法联动。  

3. 技术赋能监管: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下一步,衡阳市将继续深化标后履约监管改革,推动监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探索建立“信用+监管”新模式,为全国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衡阳经验”。  (邓小保 陈小伟 余建军)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