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村标准化养鱼池
彭湘桥在投喂鱼食
走进湖南省湘乡市月山镇先锋村,标准化养鱼池内增氧机嗡鸣,池中鲈鱼个大肉肥,活力十足。村党总支书记彭湘桥正与工作人员一同投喂鱼食。“这批鱼马上要上市了。我每天都会抽空来观察、喂鱼、换水,确保鱼的品质!”彭湘桥的话语中透着对产业的希冀。
14年前,彭湘桥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放弃年薪30万元的企业高管职位,回到家乡先锋村。他坦言:“村上要发展,只能依赖于产业。”为了寻找适合的产业,他深入调研,两次远赴广东江门考察学习。“看到江门的养鱼产业,特别是了解鲈鱼养殖后,我觉得非常适合先锋村。”最终,鲈鱼养殖被确定为村里的特色产业。
产业方向定了,用地成了首要难题。彭湘桥没有退缩,他盘活村集体闲置的老厂房,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刚开始我有很多顾虑,村上多次上门给我做工作,现在我有了租金,村里也建设得更好了。”村民刘彩云的转变代表了多数村民的态度。用地问题解决后,彭湘桥亲力亲为,从选址、扩建厂房到学习养殖技术、日常管理,都冲在一线。
如今,先锋村的渔场已建成32个标准化鱼池,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这里集成了先进的排污治理系统、导流增氧系统,是生态环保的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彭湘桥介绍,前期收益持续投入滚动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渔场净利润可达20多万元,将惠及全村家家户户。
渔场之上,还有“阳光财富”。渔场棚顶的光伏板,是村里的另一棵“摇钱树”。彭湘桥回村第二年就启动光伏项目,如今已建设三期,不仅满足了渔场用电需求,余电上网更带来了可观收入。
“单靠一两个产业还不够,必须多点开花。”彭湘桥又带领村民整合零散林地,建成了100亩生态茶园和60亩油茶林,还发动村民共建了40亩果园,形成了集水果、蔬菜、茶叶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链。
产业的兴旺,源于组织的力量和民心的凝聚。彭湘桥深知,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一个村要发展,首先要党群同心,我带领全体党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来凝聚人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先锋村先后获评湖南省绿色村庄、湖南省两型创建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彭湘桥本人也荣获“湖南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
鱼跃池塘、茶果飘香、光能生金。在彭湘桥这位“领头雁”的带领下,先锋村特色产业格局日益壮大,村民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坚实。“我将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扩大鲈鱼养殖规模,发展好油茶和生态茶‘两茶’产业,推进水果采摘园建设,以特色产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展望未来,彭湘桥目标明确。(张立 李方遒 赵颖珊)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