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指导晚稻生产
风吹稻浪,“粮”辰美景。在湖南省湘乡市潭市镇安全村,种粮大户廖红军新建的育苗温室大棚即将验收,为来年早稻高产筑牢根基。今年,他流转400多亩农田种双季稻,100多亩种一季稻,还有120多亩特色红薯田——这些红薯将化身湘乡特产红薯片,飘香四方。今年早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557公斤,为全年增产开了好头。
土地流转+专业服务,农田焕生机
自2012年推行土地流转,安全村便踏上了一条高效农业之路。成熟的技术与可观的效益让农户们纷纷“尝到甜头”,种植大户踊跃承包,彻底告别了农田荒废的历史。更令人称道的是村一级特色种植服务队,提供犁田、育秧、抛秧等“一条龙”专业服务,既为农户大幅节约时间和成本,又便于统一管理,服务范围更辐射至周边乡镇。
村党总支书记王青云(左一)分享“安全村模式”
“三不减”目标引领,科技赋能产业
“我们以实现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品质‘只增不减’为目标,”村党总支书记王青云坚定表示。安全村正全力构建“产供销”全产业链,通过深化“科技+产业”融合,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生产力。湘乡市农业农村局派出的“科技特派员+稻田技术”指导组常驻潭市镇,为稳产增收注入科技动能。村里还大力推广集中育秧设施,持续完善灌溉水渠等基础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对接收割销售,让种植户信心更足、干劲更高。
组织有力促规模,“安全村模式”声名远扬
村委组织有力,关键时节积极调度用水用电。引导28个大户通过流转周边村庄农田,将全村种植规模扩至3300亩。长期形成的双季稻种植习惯在此蔚然成风,种植比例高达90%。
风吹稻浪处,希望正拔节。在湘乡这片沃土上,“安全村模式”正以其扎实的成效与响亮的品牌,书写着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张立 王雪峰 杨鹰)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