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特殊的手术顺利完成。来自新疆伊犁的14岁东乡族少年小和(化名),在父亲跨越五千公里、历时五天的陪伴下,终于在这里成功接受了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重获光明的希望。
小和出生于新疆伊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患有先天性上睑下垂。这一病症不仅影响了他的外貌,更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孩子上学时,总有同学说他大小眼。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这是病,更不知道能治。”小和的父亲说。家中仅靠十几亩耕地维持生计,经济并不宽裕。
今年上半年,小和的父亲通过网络了解到,远在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杨锋教授,在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方面经验丰富。这让他看到了孩子康复的希望。为给小和治病,父亲毅然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小和与弟弟),踏上漫漫求医路。他们从伊犁出发,经乌鲁木齐、昆明,最终抵达衡阳。单程路费近6000元,对家庭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五天绿皮火车的颠簸更是艰辛异常。
7月28日,父子三人抵达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然而,当时杨锋教授的眼部手术排期已到9月底,即使加速安排也需等待约一个月。考虑到外出花费巨大,小和父亲决定先带孩子们去湘潭的朋友家借住以节省开支。
就在他们前往湘潭的途中,杨锋教授得知了小和家庭的特殊情况与长途跋涉的艰辛。他深感责任重大,立即指示团队全力协调手术排期,并决定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小和加台手术。接到医院通知的小和父亲激动不已,立刻带着孩子折返衡阳。
7月30日,手术如期进行。杨锋教授介绍,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因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所致,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场跨越五千公里的求医之旅,不仅承载着一位父亲深沉的爱,也体现了医者对患者困境的深切理解和担当。小和的父亲动情地说:“为了孩子,再远的路、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愿意克服。感谢杨锋教授和所有帮助我们的人,是你们给了孩子新的希望。”
新闻背景:
疾病科普: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畸形,表现为上眼皮不能正常抬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影响视力和外观,需通过手术矫正。
就医提示:有类似困扰的患者,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咨询。(邓小保 徐立立)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