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扶婷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025年6月30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扶婷与其他四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一起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围绕“弘扬自强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与大家交流分享。
3岁那年,一场车祸让扶婷的世界骤然倾斜。右臂的消失,是命运强加的第一道陡坡,面对这无法选择的起点,她用韧劲与勤奋回应:在泳池里单臂破浪,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冉冉升起,从冠军转为“学霸”,法学博士是她写给自己的证明,在法庭上为弱势发声,用上千次法律援助和残疾人站在一起。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扶婷与其他四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一起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泳池中独臂破浪
失去右臂的童年,扶婷连系鞋带都是挑战。扶婷却从不甘困于“残缺”二字,“从小我就知道,别人能够很轻松做好的事情,我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凭着这股倔强,她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用左手生活。13岁那年,扶婷与水结缘,踏入湘潭市体校时,教练看着这个瘦小的独臂女孩,眼神里满是疑虑,最终因为她眼中的坚定将她留了下来,“教练只说让我试试,但我知道我能坚持下来。”
泳池中独臂破浪
单臂划水,平衡是道天堑。训练之初,身体在水中难以控制方向,扶婷连打水板都抓不住,但她相信勤能补拙,别人练一组动作,她练三组;别人休息,她还在水中默默矫正姿势,渐渐摸索仅属于独臂的节奏与技巧。“最难的是日复一日高强度冲刺的训练,当你游到最后25米,已经筋疲力尽还是得拼命完成超越,当你撑到最后10米,憋气憋不住了,却仍要咬牙坚持。”这种对身体极限的挑战,锻造了她钢铁般的意志。她甚至曾在高烧未退时拔掉输液针头重返泳池训练,“不是不能休息,而是我不能接受自己停下来。”
2001年,一场看似无望的选拔赛成了扶婷游向更大赛场的转折点。扶婷忐忑地步入赛场,定了定神,随后奋力跃入水中,凭借优秀的成绩,她不仅顺利晋级进入国家队,更找回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一年后,年仅16岁的她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釜山亚残运会,初登国际赛场便勇夺一金两铜。此后10年,泳池成为她独臂飞翔的天空:2003年新西兰世界轮椅运动会获得4金;2004年雅典残奥会留下拼搏身影……10年征途,18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数次打破世界纪录。每当国歌在异国他乡因她而奏响,为国争光的信念如炬火照亮心房。“我是农民的孩子,是蓬勃发展的残疾人体育事业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我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这份在赛场上练出来的拼搏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雅典残奥会后,18岁的扶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告别泳坛回到高考考场。泳池的辉煌被清零,她成了学业上的“追赶者”。面对因训练落下的课程,她只能从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开始啃读。出身农村,英语曾是扶婷巨大的短板,但她凭着运动员的狠劲,一个词一个词地努力攻克。她把所有时间投入书海:上课、自习、泡图书馆,最终如愿考上湘潭大学法学专业。大学校园中她也没有松懈,专业课名列前茅,没课时就去蹭高年级的课,四年本科,她年年荣获奖学金,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毕业后,扶婷曾到律师事务所工作,但事业的起步远比泳道艰难。缺少案源,不被当事人信任,调查取证常吃闭门羹,甚至有客户当面摔门而去:“一个残疾人来搞什么!”但扶婷毫不退却,她细抠案件细节,反复演练庭审过程。2012年接手云南某公司70万元赔偿纠纷案时,扶婷一头扎进案卷的同时,远赴现场逐项核实证据,硬是将虚高的索赔额“挤”至法院判决的2万元。这一仗,不仅为公司挽回巨大损失,更赢得了客户由衷的敬佩与长期合作。
初入职场时的“信任危机”远不止于此。一次代理工伤赔偿案进行调解,对方单位工作人员毫不掩饰轻蔑:“你一个残疾人,能代表他谈什么?”随后将她晾在会议室数小时。扶婷默默承受,转而坚定地引导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当仲裁裁决完全支持其诉求时,对方负责人震惊之余甚至质疑她“走了后门”。“我们就是完全通过法律途径。”扶婷的回应平静有力。从协商时的冷遇,到裁决后的刮目相看,她用专业能力证明了自己可以。
从金牌选手到金牌律师
专业精进之路永无止境。32岁时,扶婷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重拾课本向法学博士学位发起冲击。“科研人的挣扎与煎熬远比想象艰难得多。”一次次挑灯夜战,一次次推倒重来,3年后终获博士学位,还成为湘潭大学的老师,她将赛场拼搏精神注入教学:主讲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获评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党课《雷锋精神》引发学子共鸣。从泳池冠军到法庭辩手再到高校名师,扶婷不断挑战自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执业多年,作为残疾人的扶婷太了解这个群体维权的不易。2004年刚入大学,她便加入社会权益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次走进田间地头普法,第一次为重残者代写文书……扶婷一点一点用法律知识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一个9岁男孩因火车事故截肢的维权案,是她公益之路的起点。男孩家庭的贫困和相似的遭遇刺痛了她,她无偿代理此案,最终通过调解争取到应有赔偿。这颗在执业之初埋下的种子,终在2017年破土成林——她牵头成立“扶婷公益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室”,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她所在律所的12名律师全体响应。
工作室的灯光常为最无助者点亮。2017年7月,扶婷看到了聋人李某因百元纠纷杀人的新闻。她主动提供法律援助,却遭遇沟通困境——李某不识字、未学手语,自我封闭,手语老师在场时他全程拒绝沟通。细心的扶婷支开旁人,用简单比画和手势交流。当李某终于在这个同为残疾人的律师眼中看到理解,紧闭的心门终于打开缝隙,“像李某这样的残疾人,尤其是聋人,内心敏感孤僻,长期与世隔绝,对法律更是无知,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犯罪,更不知道怎么通过法律途径帮助自己。看到我是残疾人,他的心理落差比较小,知道我是律师,他很信任我。”扶婷终于了解到,因为被害人坚持索要100块钱“嫖资”,导致李某被激怒而杀人的心路历程。
法庭上,扶婷心情复杂:“从法律角度,我承认他杀人的罪行,理应受到惩罚;但从残障角度,我又同情可怜他——定罪之前,说不出话的嫌疑人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为了帮助李某,扶婷4次前往看守所与其交流沟通,并多次打电话给李某父母,希望他们不要放弃李某,要多去探望他,给予他温暖。最终,李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做这些案子谈不上赚钱,还经常要自己贴钱。像李某故意杀人案的辩护,每次请手语老师协助沟通的费用,都是我自己贴钱。”扶婷说。
另一场硬仗是为盲人争取“摔倒的权利”。一位盲人女性因大雨冲走井盖而摔伤,涉事单位以“盲人雨天独自出行未尽注意义务”为由认为盲人本身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扶婷团队据理力争:“社会应提供无障碍环境,而非限制残障者自由!”一审二审均胜诉,法院判决盲人无须自担责任。这起标志性案件,为司法实践审视残障者“注意义务”树立了新标尺。
公益之路的深入,让扶婷意识到个体援助的局限。她推动湘潭市创新建立“重度残疾人照护四方协议”机制——由乡政府、村(社区)、亲属邻里、乡镇残联共同签约,压实对重度残疾人的日常关怀责任。这一模式源于对农村一对重度残疾夫妇生活困境的思考:当一方外出时,另一方连基本自理都成问题。协议虽不是法律强制,却激活了基层互助网络,成为湘潭全市推广的暖心创举。
法律科普讲座现场
从个案援助到系统变革,她的步履越发坚实。担任湘潭市残联理事、人大代表期间,她推动“公益优先”写入律所章程;参与“雨湖区残疾人专家志愿服务团”,整合电商、农业资源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带着检察官体验无障碍设施,促成公共停车场残疾人免费政策落地;更竭力推动驾考政策破冰,让无数残疾人的驾驶梦照进现实。18年公益长跑,她记不清帮扶过多少人,但每个受助者眼中的星火,都是她前行的动力:“过去、现在和未来,我都愿竭尽所能,以专业之长,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公平正义。”
如今,作为湘潭大学教师的扶婷,将自强精神融入日常讲授。她常对焦虑的学生说:“尽管努力,不问前程。”在她主讲的《人生不设限》课堂上,没有空洞说教,只有真实恳切的生命哲学。“当你觉得困难时,其实在积累破土而出的力量。”从3岁折翼的乡村女孩,到泳池劈波斩浪的冠军,再到为弱者擎起正义之剑的律师,她用独臂奏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乐章。
当扶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是一种幸福”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不仅为了她在泳池中获得的18枚金牌,更为了她那颗于磨难中淬炼、又无私照耀他人的赤子之心。(张立)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