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育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触摸陶片、认识器型
孩子们以传统陶器为画布,用五彩画笔描绘家乡山水、田园风貌与生活场景
日前,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乡村振兴支教团,深入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皇田村,开展为期七天的“艺润乡村,美育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以衡州窑文化为核心载体,通过实地调研、美育教学、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将高校专业资源融入乡村教育,用艺术之光照亮乡土文化传承之路,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皇田村作为衡州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承载着千年陶瓷文明的厚重记忆。活动期间,支教团队走进衡州窑遗址与文化体验中心,系统梳理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与文化价值。师生们细致观察出土陶片,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烧制技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周君老师在调研中指出:“我们不仅要让窑火在遗址中延续,更要让它在孩子们心中重新点燃。”基于实地考察成果,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以“看见皇田,遇见衡州窑”为主题的美育课程,力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在美育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触摸陶片、认识器型,并通过绘画、手工、创意表达等形式激发想象力。在衡州窑体验中心,孩子们以传统陶器为画布,用五彩画笔描绘家乡山水、田园风貌与生活场景。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创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美的感知,更折射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初步认同。此外,该团队还组织了户外写生、陶艺体验、文化故事会等丰富活动,让艺术教育走出教室,融入自然与生活。一名参与活动的孩子兴奋地说:“原来我们脚下的泥土能变成这么漂亮的瓷器,我以后也想学做陶器!”这句朴素的话语,正是美育浸润心灵最真实的回响。
“美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唤醒与文化的传承。”该团队中的周君、滕娇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她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桥梁,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亲近感与自豪感,在心中播下热爱传统、守护文脉的种子。
此次实践也得到了皇田村的大力支持。“高校师生带来的专业视角和创新思维,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打开了新思路。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与热情,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皇田村党总支书记王伟表示,近年来,皇田村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依托衡州窑品牌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南华大学团队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更为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样本。
活动结束后,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乡村振兴支教团将调研资料与教学成果整理成专题报告,并计划联合当地开发系列乡土美育教材,推动衡州窑文化系统化进入乡村课堂。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教育的下沉,更是一场文化根脉的寻访与重燃。在师生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沉睡的窑火正以新的方式在新时代焕发光芒。通过艺术与教育的融合,皇田村的孩子们不仅“看见”了家乡,更开始“懂得”家乡。而南华大学师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服务基层的实践,也生动诠释了高等教育反哺社会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写下温暖而富有创造力的注脚。(邓小保)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