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衡阳县:“一户一策”照亮残疾家庭前行路

发布时间:2025-09-04 17:01: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月4日,清晨的阳光洒进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阳古社区一间简朴的民居,36岁的肖康(化名)正一边安抚情绪不稳的妻子,一边为三个小孩准备早餐。看着次子小辉(化名)咿呀比划着想要表达需求,他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对前来回访的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道:“要不是政府及时帮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同时照顾四个人。”

肖康原本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二级残疾后,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人肩上。更糟糕的是今年随着三个子女陆续达到学龄,康复训练、教育支出持续增加,最困难时全家仅靠亲戚接济度日。为照顾随时可能发病的妻子和言语障碍的儿子,他不得不放弃较稳定的工作,只能在周边寻找零散短工。

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西渡镇阳古社区救助协理员在常态化走访中注意到这个家庭的特殊困境,当即向乡镇、县民政局上报情况。县民政局牵头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启动“特殊家庭帮扶预案”:8月即将其全家纳入低保范围,当月发放1000元救助金。同时,县民政局将该户数据推送至医保局开通绿色通道,将小辉的言语康复治疗纳入专项医疗救助;教育局安排对口帮扶学校,为长子小兵(化名)提供教育学费减免帮扶。针对肖康无法离家工作的核心难题,县残联每月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未保办提供定期上门心理辅导。

如今肖康已能通过居家就业每月稳定收入2000余元,妻子病情在定期服药后明显好转。“救助不只是发钱,更是给我们这样的家庭继续生活的勇气。”在近期社会救助工作调查座谈会上,他拿着儿子最新完成的康复评估报告激动地说。

衡阳县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斌表示,该案例推动了多维救助帮扶升级,整合民政、教育、卫健等9个部门21项救助指标,实现困难家庭精准画像。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识别类似家庭47户,通过“政策包+服务包”组合配送方式提供个性化帮扶124项,群众满意度达98.8%。

“救助工作要像春雨般既及时又润物无声。”衡阳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拓远强调。目前衡阳县正在完善“物质+服务+发展”三位一体救助模式,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支持转变,切实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邓小保 陈小伟 谭文武)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