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湖南省衡阳市水务集团立足城市水务核心职能,以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水资源高效利用核心目标,共投入600余万元,推进中水回用设施设备改造,不断打造“厂区自用、生态补水、环卫绿化用水”的“一水多用、梯次利用”中水回用模式,将改革创新与民生需求、生态发展深度绑定,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绿色转型的有效突破。目前,集团公司中水回用率达到25%,共节约供水成本300余万元,在省内遥遥领先。
推行厂区自用 不断激活降本增效新动能
湖南省衡阳市水务集团在推动中水回用工作中,将内部挖潜作为首要改革举措,以自身作为源头实践者,率先在下属污水处理厂推动中水回用内部消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新建的滨江污水处理厂已按“处理+回用”厂内循环体系完成项目建设;已建成的铜桥港、松亭污水处理厂通过加大投入,完成厂区中水自用设施设备改造。目前,三家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可基本满足日常所需,一方面用于设施设备冷却、沉淀池清洗;另一方面用于绿化灌溉、道路保洁等非生产用水。中水回用实施后,三家单位每年用水量平均下降93%,共节约水费开支215万元。
落实环保要求 不断擦亮绿色发展新名片
将中水回用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是市水务集团落实国企改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有效探索,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关键举措,切实让中水成为修复生态的“活水”。在幸福河黑臭水体整治中,集团公司投入约300万元,改造中水泵、电机控制柜3组,新建DN800管网11公里,每日(除大雨天气)可向幸福河生态补水6万吨。滨江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向蜈蚣河流域生态补水3万吨。充足的水源不仅稀释了河道污染物、改善了水体流动性,更促进了沿岸水生植物生长,让曾经的 “黑臭河”变身“景观河”,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景象重新焕发,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和赞誉。
幸福河生态补水
蜈蚣河生态补水
中水免费供应 不断打造城市服务新样板
针对环卫绿化用水“取水难、浪费大”的民生痛点,湖南省衡阳市水务集团将中水回用与城市公共服务升级相结合,通过设施配套、网点优化,让中水成为环卫作业的“主力军”。不同于传统“一次性大规模投入”模式,中水取水栓实施免费供应,集团公司创新采用“试点先行、分步建设”的改革路径,率先打造“点线样板”,既降低了前期资金压力,又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优化设施布局,为后续大范围推广积累了经验。在铜桥港污水处理厂辐射区域,打造“线形中水利用试点”,投资180万元,共铺设8公里中水管道,横穿白沙大道、蒸阳南路等5条主次干道,并在道路交叉口及沿线双向设置智能取水栓30个,以满足白沙工业园、雁峰区的环卫作业需要;在松亭污水处理厂辐射区域,打造“点状中水利用试点”,投资120万元,通过加压设施、中水管道将中水输送至蒸水南路,在绿化带内设置10个取水栓,覆盖蒸湘区、高新区2-3公里范围的环卫绿化用水需求。据统计,自2023年中水回用应用以来,环卫绿化较原自来水供水每年可节约资金约20万元。
目前,湖南省衡阳市水务集团以三大场景为抓手,将中水回用深度融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现了“资源 — 效益 — 民生”的多维突破。未来,集团将继续拓展中水应用场景,推动中水进入工业冷却、建筑施工等领域,以持续的改革创新,为衡阳城市绿色发展、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水务力量”。(邓小保 陈小伟 邓鸿斐)
蒸阳南路中水回用消防栓
铜桥港污水处理厂中水提升泵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