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衡阳县民政局:“兜底+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温暖底色

发布时间:2025-10-14 16:50:5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能放下了!”10月13日,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红旗村村民凌大叔从县民政局干部手中接过低保存折,得知儿子申请的残疾人“两项补贴”也已获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每月增加的530元低保金和护理补贴,为他家的医药费解了燃眉之急。

凌大叔一家的转变,是衡阳县筑牢社会救助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该县通过精准排查、主动服务、多元保障等措施,为全县4.1万余名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精准排查,筑牢防线“兜准底”

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基础。衡阳县民政局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作为重中之重,联动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构建起以“高额医疗支出、新增重残、劳动力失业”等为核心的预警指标库。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兜住底’,更要‘兜准底’。最难的是在众多信息中精准识别出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主任刘志斌坦言。为此,县里建立起“线上大数据预警+线下铁脚板核实”机制,推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今年以来,全县通过该机制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711人、特困供养对象277人、残疾人1600人,确保了救助资金的“精准滴灌”,也有效防范了“漏保”“错保”风险。

主动上门,服务下沉“零距离”

针对部分困难群众“不知政策、不懂申请、不便出门”的现实难题,衡阳县民政局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深入开展“政策上门”行动。

“我们脚下多沾点泥土,群众心里就多一分踏实。”刘志斌道出了民政干部们的共同感受。工作人员走村入户,面对面讲解政策,手帮手协助准备材料,确保低保、低保边缘户、刚性支出家庭、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精准直达。截至目前,全县已保障低保对象20152人、特困人员6957人、残疾人14616人。这种“零距离”服务,有效破解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民生保障的阳光照亮了更多需要的角落。

多元保障,赋能发展“增动力”

强有力的兜底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起跑线”。然而,有限的救助资金与群众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之间,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始终是基层工作的挑战。

井头镇白云村脱贫户老李因病面临返贫风险,民政部门及时将其纳入低保并给予临时救助。“有了这笔托底钱,心里不慌了。身体好些后,我就在村里合作社做点零工,日子又有了新盼头!”老李说。据悉,县里正积极为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者链接资源,已开发超过200个乡村公益岗位。在樟木乡仁爱村,低保家庭学生小刘在教育救助政策的支持下,顺利踏入大学校门,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轨迹。

“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才会被真正点燃。”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冯拓远表示,“我们正努力推动社会救助与‘产业+就业’帮扶深度融合,鼓励开展技能培训,引导龙头企业优先采购受助家庭农产品。这项工作无疑是助力乡村振兴最可持续、也最暖人心的路径。”

如今,在衡阳县的广袤乡村,兜底保障政策正与发展性措施同频共振,一条从保障基本生活到赋能长远发展的向上之路,正越走越宽广。(邓小保 陈小伟 谭文武)

衡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主动发现精准核查低保对象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