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谢小青 陈曦 报道)“您好,我是民社服务机器人小智,很高兴为您服务!”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测试,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大民生智慧平台日前顺利通过验收。
打造大民生智慧平台,是高新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平台主要包括基础资源库、居民业务咨询办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系统、OA办公系统、民情地图系统、民社大数据及决策分析系统、社会救助系统等九大子系统,将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民生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借助平台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高新区将实现90%以上的民生社会服务业务社区集中服务,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极大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高新区的区域竞争力。
把“政务中心”建到家门口,一站式办理民生业务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触角延伸到社区,是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务中心’。”高新区民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民生智慧平台,居民现在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项目。
以残疾证办理为例,以前需本人到高新区民社局领取申请表,到医院鉴定后将资料递交至高新区民社局办理。而大民生智慧平台建成后,将方便很多。
假设,高新区某社区居民王女士是一位残疾人,她只需要通过门户网站、社区终端、微信公众平台等下载申请表,到医院鉴定后将资料上传至平台,高新区民社局审核通过后便可制证。
大民生智慧平台提供“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流程服务功能,并生成唯一的办事编号。在等待审核、制证的过程中,王女士都可以登陆门户网站、社区终端、微信公众号等输入办事编号,查看办理进度及办理结果。
如果居民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中安装的OA及移动办公系统,上门读取居民身份证,并进行拍照验证等一系列业务操作,同样可以完成上述工作。高新区民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节约时间,证件制作完成后计划通过快递统一送至申请人家中。
在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的今天,移动终端更加贴近居民日常生活。平台自助服务机器人小智,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与居民自主对话,根据居民输入的文字或者语音自动查询相关业务和政策法规,居民点击结果即可进入预约、办理或直接查看相关政策、公告、新闻,真正实现了人性化设计、智能实用的平台建设要求。
目前,大民生智慧平台的社区终端——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启用线下服务功能,可以办理社保、医保、社会救助、残联业务、就业服务、老龄业务、退役军人服务等七大业务,配套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子系统也已经上线试运行,很快将投入应用。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入,不久将开通更多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项目。
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当前,中国社会正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以这次技术革命为契机,国家力推“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其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
高新区建设大民生智慧平台,已经走在这股潮流的前列。按照设计,平台以基础资源库系统为基础,通过居民业务咨询办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系统、OA办公系统、民情地图系统、民社大数据及决策分析系统、社会救助系统等子系统,为全区居民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大民生智慧平台全面发挥效能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数据库,也就是庞大的基础资源库。
“现在难度最大的,就是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高新区民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民生智慧平台在民政、社保方面的应用,要从居民办理业务开始,一点点地采集信息,并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数据库可用,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同时,要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无障碍通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个人的身份证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但打开这个信息库的“钥匙”并不掌握在一个部门手中,而是分散在公安、卫计、人社等不同部门。
在大数据时代,互不连通的部门数据系统就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连通信息‘孤岛’,是构建大民生智慧平台充分必要条件。相信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断推进,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很快就会实现。
因此,大民生智慧平台是开放式的,预留了很多端口,一旦条件成熟,可以将各部门数据导入平台。各部门数据全网连通后,只要刷身份证,工作人员在系统内就能看到所有信息。可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智能办公,让社区、街道、区机关工作人员从大量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服务群众。
依托“超强大脑”,建设“智慧政府”
强大的基础资源库系统,是大民生智慧平台的“超强大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全面掌握全区内的人、地、物、组织、舆情(突发事件)、GIS社区地理信息等大基础信息数据。
通过建立人口数据库,重点服务空巢孤寡老人、低保户、优抚对象、孤儿失业人群、育龄妇女、外来务工群体、残疾人、因故因病致贫家庭、英模劳模等。同时,可大大强化对全区社区矫正人员、涉毒人员、问题青少年、重症精神病人等进行监管。
系统对“地”的管理,可以具体到每一栋楼房,每一条铁路线,每一个建筑工地,以及车站码头、党政机关,文体活动场所等重点部位。
对“物”的管理实现精细化,全区形成一张大网,每一个网格内的设施,诸如具体到每一条供水管、电力线路、燃气管道等,以及剧毒、易燃易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也能登记管理。
GIS社区地理信息系统,将全区的信息呈现在一张电子地图上,也就是一个强大的综合信息平台,可以清晰地反映全区内各类信息,并进行网格化、动态化管理。同时,各级干部进社区入户实地采集大民生数据,全方位摸清社情民情,搭建详尽的“民情地图”,实现“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无缝对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利用智能抓取、分析等大数据技术,系统具备了高度智能,能为高新区管委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例如,系统自定义地对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为准确判断经济形势、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合理调配资源提供参考。
在“超强大脑”的指挥下,各子系统互为支撑,高新区大民生智慧平台将成功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智慧政府”,不仅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而且将极大提升高新区的区域竞争力和发展软实力。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