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松林 ■专家简介: 谢松林, 副教授,主任医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医院院长,手足外科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第八、九届全国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南地区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衡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SICOT(第36届世界骨科大会)重建显微外科中国部委员,第3届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大会中国部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刘臻 报道)从当初青涩懵懂的“医学生”,到如今享誉业内的“手足外科专家”,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医院院长,手足外科中心主任谢松林初心不忘,在显微世界追逐自己的“手足外科梦”。凭借出色的成绩,2018年被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评选为医院首届“十佳名医”,这无疑是对其多年来潜心躬耕、追求卓越的医学精神的赞誉与肯定。
❶练内功善发展 树品牌展风采
2006年,谢松林从唐举玉、刘鸣江那里接过接力棒,成为科室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无数个需要截掉的肢体经过修复得以保了下来,无数个残缺的肢体被重建了外观和功能,而且显微修薄穿支皮瓣、不牺牲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一项项高精尖技术,小关节镜下治疗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等微创技术,四肢严重畸形的矫治等新技术被率先或重点开展,科室逐渐成为业界标杆,吸引了无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想要一个完整美观的躯体无疑是每个人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但是,对于这些因为意外或者先天性因素导致手指残缺的患者而言,却是一道残酷的选择题。以牺牲足趾(长度)来再造手指,实现骨关节再造,仍然是修复拇指缺损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为了满足手指残损患者的需求,谢松林率先在我市开展不牺牲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据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愿意以牺牲足趾为代价来再造手指。但国内能做到足趾移植手指再造的医师却少之又少。其原因一是再造手术要求很高,手术时间长;二是病人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技术难以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在谢松林的带领下,南华医院手足外科中心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几所可以实现不牺牲足趾(长度)移植手指再造医院之一。目前,每周都有几台手指再造手术,其中有不少患者还是从江苏、广东等地甚至东南亚地区慕名而来就医。
20岁的女孩小燕(化名)便是该技术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她是一名先天左拇指缺损的患者,因为拇指缺损,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在辗转了北京、上海各大医院,得到的均是以牺牲足趾(长度)为代价,实现手指再造的答复后,小燕找到了谢松林。针对其情况,他设计踇甲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拼接再造拇指,第二足趾取髂骨植骨保留的手术方案。手术后,不仅接再造的拇指外形和踇趾供区皮瓣外观良好,术后4个月后腹股沟供区疤痕也几乎消失了。一年后,小燕再来复诊的时候,拇指的外观和功能的恢复都十分完美。
品牌的积淀需要刚性的技术,也需要柔性的人文素养。前者能让科室走得快,后者能让科室走得远。“一名手外科医师应当是真诚而纯粹的。我们手显微外科医师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困难群众,经常遇到伤情复杂、创伤严重、疗效不确定、血管危象等情况,只有一颗强大而安宁的内心,才能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只有具备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对生命的敬畏心理和爱心,才能让一具肢体残缺的肉体重新享有作为人的尊严。”谈及手外科医师的情怀时,谢松林掏出了心里话。
❷系患者施仁术暖民众彰大爱
考虑到手外科病人很多都是在工农战线上工作,经济条件一般都不好,一个创伤手术做下来,动辄就得几十万元,谢松林对待这些病人总是特别关照:开通绿色通道,想方设法减免费用,还时不时自己掏腰包,发动募捐救助困难病人,鼓励他们积极治疗,不要轻言放弃……一股股暖流不仅让无数残缺的肢体恢复完整,更让一个个脆弱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40多岁的赵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患者,因在骑摩托车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其右腿开放性骨折。在外院做了四五台手术,花费了近40万元,骨折部位依旧反复感染,不见好转。“谢主任,我家实在是没钱了,如果这次再治不好,这条腿您就给我截了吧。”备受病痛折磨的赵先生心灰意冷地说道。“钱可以再挣,可腿截了可就没有了。先别考虑费用,安心治疗,你这条腿我一定尽力保住。”谢松林安慰道。随即他一边针对老赵的情况,设计手术方案,一边通过发动科室募捐与寻找外部慈善机构等方式,帮助他筹集资金。在治疗过程中,赵先生一遇不顺,就爱给谢松林等“出难题”,不是囔囔着要“截肢”就是担心“治不好”。每当如此,谢松林总是耐着性子劝导、鼓励。最终,经过精心的治疗后,赵先生得以康复出院。出院时,他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谢主任的坚持,我这条腿不知道截了多少次了!”
❸不忘从医初心 牢记医者使命
谢松林坦言自己从医的理由很简单:“没办法,文科差,只能学理科。”在那个学医几乎是所有理科生理想职业的年代,在高考填志愿时,他三个志愿都报了临床医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大学。实习后,谢松林被分配到了苏大附一医院进行轮岗实习。在那,他目睹了即便在业内已然颇具盛名的权威专家,也难免会遇到手术后患者大出血的情况。“当时那些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根本就是两码事。人体很复杂,学习这件事得贯穿医生整个职业生涯。”他感叹道。对待医学、生命始终得保持敬畏之心的信念由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工农业战线上肢体受损的劳动者急剧增加,对手足部损伤、疾病的手术治疗和显微创伤修复技术的需求开始释放。依托骨科强大的技术优势,南华医院于1997年正式创建湖南省第一个手显微外科专科。毕业后的谢松林便成为了当时医院第一批从事这个专业的年轻医学生。
“手足外科、显微外科多以急诊为主,医师少急诊多,手术时间长,加上各种外伤和疾病发病率很低,多的也是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没有常见病、多发病。当时每月只有几个病人几台手术,可以说是当时最累、收入最低的临床外科。所以,和我同批分配来的年轻医师都不肯从事手足外科工作。可我想,在哪个科室看病不是看啊,只要能治病救人,到哪都一样。”就这样,谢松林来到了手足外科,一干就是20余年。
比其它外科,手足外科手术要求更精细——医生得随时准备着面对各种血管神经损伤、断指断肢和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为了及时抢救病人,保住其残肢的外形与功能,医生得在手术缝合线只有头发丝的1/15,吻合血管最小直径仅3毫米上精细雕琢……谢松林表示,精于毫厘之间的显微外科手术,尤其需要外科医生秉承工匠精神勤学苦练。
除了精细的要求十分严格,完成一台手足外科手术,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对医者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凌晨四五点被通知做急诊手术早已是家常便饭,换药工作量大。我曾经一人主刀6台显微手术、连续奋战44小时,下手术室楼梯那种大脑空白、神情恍惚的感觉至今刻骨铭心。”回忆过往,虽然艰辛,但谢松林表示,在无数撕裂的微小血管上进行修复,虽枯燥而耗时,但越能浸透术者的心思,“每当看到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便是我最为欣慰的时刻,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