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广东农业科技转化开启“自助餐”模式

发布时间:2019-11-11 01:52: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李洪涛 陈进业 赵华 报道)11月10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换届&主体联盟、律师联盟成立暨华南农业大学科技交易融资大会” 在百年老校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集中展示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最新科技成果和紧密对接区域地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路演展示、推介洽谈、交易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造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精准对接平台,通过主体联盟的市场需求引导及法律联盟的保驾护航,以促进科技创新联盟的助农兴农。让有本事的科学家不受外部因素羁绊,根据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在各个联盟体系中选配所需要素,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的“自助餐”模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构建长效机制,实现研发转化、要素对接和资源集聚,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会议由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还举行了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分中心挂牌仪式。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换届&主体联盟、律师联盟换届大会现场图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校的科技立项、专利申请数节节攀升,不断为广东农业科技添砖加瓦,但科技成果转化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广东农业科研体系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据查,2018年全球受理24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知识产权局获得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38万件,而对应的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转让和许可率低于5%。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还矗立着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专利申请质量低,并且从我国庞大的专利存量数据中寻找到高价值专利异常困难;第二座“大山”——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以应对单所院校少则千项多则几万项科技成果的交易服务工作;第三座“大山”——缺乏系统资源匹配,科技项目的落地过程中需要各类资源的协同,单一团队难以匹配资源实现科技项目的落地。为切中科技成果转化的“病灶”探索解决长效“通道”,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布局了农业科技“孵化”与“创新”的4大国家级区域中心:华东区设在南京、华北区设在太原(太谷)、西南区设在成都、华南区设在广州,这四大中心均由国家统一命名。落户在广州,命名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简称“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个“国字牌”平台的建设,将其列为省政府重点督办工作,采取“省市区”共建模式快速、高质量快速推动建设,以期尽快解决“科学家”与“企业家”两张皮而导致的科技成果转化受阻的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什么难?长期接触一线的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负责人刘玉涛博士介绍,首先是因为“源头”的“研学产”模式自娱自乐、闭门造车,很多研究脱离实际、远离市场,所谓的科技成果无人问津;其次是因为“中游”的科研经济“两张皮”问题,导致科学家与企业家碰不上头,擦不出火花,谈不成“恋爱”;第三是因为“下游”的配套空位、缺位,没有保障,导致谈成“恋爱”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双方发生龃龉、貌合神离,最终分道扬镳或无疾而终。6月28日,由广州国家科创中心举办的水稻产业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充分验证了刘玉涛博士的三点缘由,首先是报名参加水稻品种权挂牌交易的科学家少,其次是参加的项目与企业对接机会少,第三是交易成功后对商流、物流、法律等配套资源需求迫切。

科技成果交易融资大会现场图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转化中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匹配不足、科技项目落地所需各类资源汇聚困难的瓶颈与壁垒,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开创了“围点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此模式运行中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全链服务”的全链条保育机制,不仅仅局限于截面地撮合“科学家”和“企业家”科技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围绕双方合作,构建起了“全链服务”的产出来、卖出去、活起来、全链条的要素汇聚、资源匹配(提供生产、加工、物流、商流、金融、品牌等16个环节资源)闭环支撑体系,不但催化成果交易,而且更重要的是全链赋能,让科技交易和转化稳行致远。

科技成果交易融资大会上领导现场见证科技成果交易签约

为形成物流、保险、法律等优质“搭环资源”的聚集,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通过组建400余个资源直通群,公开征集、遴选优质资源,形成资源汇聚的服务联盟,如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发起成立的广东省农业律师联盟,由加盟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校法学院等23个团体成员(律所或高校法学院)和56名个人成员(律师)组成,联盟人数总计4096人共同组成。理事长为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天武教授。致力于为涉农经营主体、农业科研机构/专家、要素平台等在经营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专业、权威、长效的法律服务,以共享信息、富农助农、合作共赢。

如广东省农业律师联盟这样的要素汇聚平台,在科创中心的支持下遍地开花,本次大会为以顺丰集团、喜之郎集团等为代表各类要素平台及梅州大埔县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家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授牌。

会上省领导为十个单位授牌并合影留念

截至目前,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已经汇聚起160余家科研机构(单位)124000余项科研成果信息,拥有农业领域全覆盖的51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19位院士顾问专家团,首批启动5家大科研单位(大型企业)1000余台大型仪器的共享平台;已汇聚470余个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圃(库);完成全省21地级市3.6万家经营主体大宣讲,吸纳华南区200多个省市产业联盟(协会)近67000家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需求信息;在“科学家”和“企业家”构建起400余个微信群,涵盖服务4.5万人,构建起“产学研”的快捷通道;举办“种业”、“装备”、“交易与金融”、“法律援助”、“物流”、“扶贫”等460多场各类资源对接会,促成3670家企业(单位)达成1180余项合作,吸引400余家新型创新机构及企业入驻;启动18家科研、企业单位首批“十大要素平台”建设,汇集8家银行和12个平台的220亿元产业发展促进基金;盘活天河区凤凰街道30万平方米闲置物业加盟平台打造农业产业双创基地,已完成第4批入驻科研单位、要素平台、转化基地的编码挂牌。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可以在广州国家科创中心搭建的各个联盟与平台资源中,量体裁衣地匹配所需要的要素供给方,达成的合作由科创中心进行备案和跟踪,对符合转化条件的科技项目予以全力抚育,不仅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的“自助餐”模式,而且还要促进“消化”,扶一把、送一程。

未来,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将依托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牵头提供专利分类分级挖掘、科技成果交易规范化、项目落地资源匹配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圆心,匹配转化所需的“金融”、“物流”、“品牌”、“商流”等要素,形成串珠成链的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闭环服务链,打造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为撬动点,串联企业股权交易及孵化、农产品交易与农林用地交易于一体的综合助农交易体系,以交易所出具的交易鉴证作为政策抚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凡是企业在科创中心体系下“开花结果”的,都可以享受省、市、区三级叠加相应政策,以期解决“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易前对接、交易中服务、交易后孵育的全链条需求。

会上广州交易所集团领导宣讲集团未来科技成果交易规划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