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张小晚 报道)“马上就要进入冬季,要准备给梨树刷白了,这样做就能防病虫害、防低温冻害,来年又能大丰收!”土桥村的种果能手李小红满是笑意地说。
衡阳市蒸湘区土桥村自选定种植翠冠梨作为扶贫、致富产业以来,由总支书记褚秋元发起创办“衡阳市鸿运翠冠梨专业合作社”,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种植300余亩,现已挂果200余亩,合作社每年收益可达200万余元。除了脆冠梨,还有桑葚、蘑菇等农业产品为贫困户带来增收。贫困户的钱袋子鼓了,对致富也越来越渴望,越来越有信心。
近年来,蒸湘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工程,全力打造农业产业扶贫品牌。为了做好产业扶贫的资金保障,区财政局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建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主导,涉农项目资金、社会投入、群众自筹等多种资金渠道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年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从2017年投入283万元,到2018年投入587万元,到今年投入了768万元,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
与此同时,还多措并举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一是做好专户专账。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了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资金始终不脱离财政轨道。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区财政局把扶贫资金管理和拨付作为重点,在落实本级应承担资金的基础上,管好用好各级下达的扶贫资金,三是推动项目实施。镇财政负责扶贫资金发放、管理和具体核算,指导、督促村级组织及项目实施主体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四是实施阳光公示。各扶贫项目、资金、建设内容、相关要求等都在村一级公示,项目资金拨付后及时向群众公布,增加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加大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确保了资金安全。五是定期督查通报。成立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组,不定期到项目主管单位了解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严查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行为,杜绝违纪违规情况发生。对各镇管理使用资金情况,实行每周检查评比通报,促进了资金支出报账进度,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