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林阳 报道)四川通江县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10部门确定为返乡创业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建设标杆县、特色产业重点县、红色旅游引领县、振兴发展示范县建设为工作目标,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助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改善创业环境,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实现回引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700余人,创办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340余家。
强化保障,精准对接,在“引得回”上使实劲
(一)强化组织保障。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将返乡创业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意见》《通江县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多项政策,构建了县、乡镇、村社三级工作体系,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逗硬目标考核,形成党政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营造了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加大了县级财政向返乡创业工作的倾斜力度,涉及到返乡创业工作所需资金优先安排,加快拨付,确保返乡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精准对接。依托村社干部反馈、商会组织联络,建立在外成功创业人员信息库,精准掌握创业行业、资金实力、返乡意愿、家人动态,锁定潜在返乡创业群体。县委书记、县长和挂联乡镇的县级领导,针对乡镇推荐的目标人员,量身定做回引创业项目,提高回引创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支持成功人士牵头,开展各类商会活动,在北京、新疆、重庆等9个城市建立域外劳务基地,建立外出人员信息档案,积极引导返乡创业。
(三)加强交流推介。每年召集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邀请在外成功人士和返乡创业代表,举办返乡创业工作推进会、返乡创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推介会、返乡创业座谈会和在外成功创业人士茶话会等会议,让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思谋发展。组织开展“创业大赛”“返乡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人物事迹和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介重点招引项目吸引返乡创业。近两年,通江县先后举办的返乡创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推介会和返乡创业工作座谈会,实现会上签约返乡创业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达16.5亿元。
优化环境、跟进服务,在“留得住”上出实招
(一)优化服务体系。建立1个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和59个基层返乡创业服务窗口,建立政务服务大厅、网上便民中心、移动自助服务等相结合的创业服务平台,组建了企业投资促进协调服务中心,设立了外来投资企业协调服务专区和企业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开辟了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积极开展返乡创业项目行政审批代办、金融信贷领办、公共服务快办、跟踪协调促办,形成了“互联网+返乡创业”的创业服务新模式,实现了返乡创业者“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
(二)提供创业指导。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院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技能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征集计划,成功培育“双创”科技人才235人。组建了一支由部门业务骨干、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通过专家“会诊”、电话咨询、上门指导等方式,在创业意识、项目选择、企业开办、投资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2400余人次。围绕“创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电子商务培训”,开展“送培下乡”服务活动,让创业者全面掌握经营管理、市场分析、财务核算以及各类法律专业知识和国家优惠政策。累计组织创业培训1850人,选送创业成功者参加返乡下乡创业能力提升培训581人,兑现培训补贴284.79万元。
(三)搭建园区平台。积极打造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孵化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等返乡创业孵化园区(孵化基地),优化园区服务,完善规章制度,落实政策补贴。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已累计入驻企业91家,现有在孵企业19家。组建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返乡创业联盟、创客中心等创业孵化平台,全方位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信贷融资等服务,帮助500多名农民工等人员实现成功创业。推进“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形孵化体系建设和“公司+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选带动力强、抗风险力强的优秀企业,牵头建立返乡创业示范园,建成了金堂生态牧场创业示范园、鹦鸽嘴农业产业园、春在绿色食品加工园、元顶乡村旅游创业示范园等19个园区以及杨柏、火炬、民胜、大兴、诺江镇连片创业示范带,推动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政策扶持、创新引领,在“可持续”上求实效
(一)加强金融扶持。整合创业扶持、就业补助、电子商务发展等专项资金,成立1000万元返乡创业贷款分险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返乡创业信贷投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32万元、返乡创业分险基金贷款4956万元。成立现代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年利率3%进行贷款贴息,帮助巴山牧业、锦祥兔业等89家返乡创业企业贷款12062万元。强化“政银企对接”,县财政对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贷款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年利率的3%贴息,贷款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年利率的5%贴息。
(二)深化创新活力。主动对接前沿企业、科研院校,组建专家团队,支持重点返乡创业企业深化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巴山牧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巴中市首个上市企业。推荐李亚雪的“亮雪剪纸市场开拓项目”和张育贤的“巴山牧业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分别获得该组别省级第一名,以及全国总决赛创业组三等奖和专项组优秀奖的佳绩。四川手绣前程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冉建华多次获得四川省第二、三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荣誉。通江银耳获得了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西部力量 品牌榜样”第二届西三角品牌大会“2019四川‘一城一品’金榜”品牌。
(三)落实政策扶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研究出台了返乡创业岗位、社保、见习、场租、培训、稳岗等补贴政策和优秀人才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返乡创业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地方性奖补措施,对各类返乡创业奖补政策明确了申报对象、申报条件、补助标准及方式、申报资料、申报流程等五个方面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兑现创业吸纳就业补贴108.1万元,大学生创业补贴78万元,贫困户创业补贴189万元,减免创业场地租赁补贴39.68万元。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