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

四川通江县五个加法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创业

发布时间:2019-11-17 21:34: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彭训平 林阳 报道)近年,四川省通江县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就业扶贫的工作部署,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做好五个加法,持续加大创业扶持,促进转移就业,落实帮扶措施,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稳定就业促进长效增收,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送培训下乡+跨区县专班”,提升就业技能

坚持按需培训、精准实施、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贫困劳动力培训愿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参加跨区县扶贫专班培训。根据招工企业岗位特点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发展产业的需求,结合通江县绿色产业、红色文化、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分类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项目。采取理论知识集中授课与实习操作分散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把种植养殖等培训课堂办到乡镇、村社,送到农家院户、田间地头、种植养殖现场等,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接受培训。使参训人员在转变观念、提高技能、转移就业等多方面受益。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就业扶贫技能培训172期7875人,参加跨区县扶贫培训30人,兑现各类培训补贴848.65万元。

“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安置”,扩大就业岗位

围绕“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工作目标,积极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努力确保就业脱贫不落一户。结合“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广泛收集整理省内外用工信息,定期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累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3场,利用四川公共招聘网发布招聘信息1.6万余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7万余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家庭劳动力的保洁保绿、交通协管、养老护理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上岗就业,实现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好局面。累计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2093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049人,兑现岗位补贴553.11万元。

“育扶贫基地+建村级示范”,强化引领带动

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深入走访和实地考察,对新吸纳10个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或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可作为就业扶贫基地,为其提供用工指导和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育建成了通江县古林银耳专业合作社、黑茶坪专业合作社和火天岗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9个就业扶贫基地,兑现奖励资金95万元,充分发挥了就业扶贫基地的就业促进作用,增强了就业扶贫辐射力和带动力。根据“一村一就业扶贫站点”“一村一主导产业”“一村一电商平台”的“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结合村情实际,按照“七有”(即:有办公场地、有设施设备、有专职人员、有工作纪律、有管理制度、有产业带动、有宣传氛围)建设标准,培育建设了分别以返乡创业、产业带动就业、村级服务工作站为主的21个各具特色、示范突出的就业扶贫示范村。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结合创业人员类别、企业性质和吸纳就业能力等情况,将四川手绣前程刺绣有限公司、四川芊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亮雪工艺品有限公司培育成为就业扶贫车间,车间通过标准化建设、多渠道宣传、精准式吸纳,逐步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增强了脱贫信心,增加了工资收入,有效发挥了扶贫车间的就业带动作用。截至目前,车间实现精准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30余人。

“建域外平台+东西部协作”,拓宽就业渠道

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内引外联并举,联心启智结合,着力构建域内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平台,形成“挖掘潜力激内力、借助外力聚合力”多点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强化劳务服务手段,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输出转移就业。在北京、上海、新疆等10个用工需求大的城市建立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建立通江籍在外务工贫困劳动力服务档案,动态掌握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同时收集岗位门槛低、工资待遇高、福利有保障的用工单位信息,与其建立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并为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补贴单程路费。2016年以来,通江县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累计组织带动、接纳安置通江籍贫困劳动力就业达2万余人次。按照省市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强化与对口劳务协作,积极与遂昌县相关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送渠道,组织41名通江籍贫困劳动力到遂昌县就业,落实兑现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各类补贴5.5万元。

“扶自主创业+促吸纳就业”,落实优惠政策

根据“产业促就业、就业促脱贫”的总体思路,围绕“4+X”产业发展,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要求,大力推进以菜园、果园、药材园、养殖园、加工园为主的“五园”经济。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发展产业,对新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创业奖励,兑现贫困户成功创业131户131万元。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出台回引创业扶持政策。回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人士2431人,其中回引100万以上经济实体451家。将贫困家庭创业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优化流程,加快办理。积极动员县内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家乐、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累计兑现67家企业(专合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467人46.7万元。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