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立 章智仁 报道)在近日的湘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查暗访中,韶山市杨林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受到充分肯定。今年来, 杨林乡坚持“以户为主,户村结合,乡镇组织”的模式,实行“可回收垃圾补贴奖励、可腐垃圾沤肥、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转运、电池类有害垃圾定点收集处置”等办法,走出了一条垃圾分类减量的新路子。
杨林乡下辖7个村,总人口2.15万,要实现垃圾不落地、全域推广垃圾分类减量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该乡通过考察、调研、实践,逐渐探索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减量模式。具体做法是:“收”,农户自家初步分,保洁员简单分,回收站仔细分,减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量;“沤”,厨余垃圾采取沼气池集中沤肥处理,沤垃圾为易植物吸收利用的肥分,提高土地肥力和作物产量;“弃”,有害垃圾统一弃置,保护环境避免污染;“填”,无害建筑垃圾填埋处理,推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高效解决垃圾分类推进难题。
杨林乡以石屏村为示范村,在该村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农户家分发两个垃圾桶,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醒目位置粘贴石屏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与垃圾分类减量示意图;乡、村两级干部、保洁员深入每家每户宣传、解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上门收集可回收垃圾;13个保洁员利用家里闲置杂屋、猪栏、车库等建立垃圾分类房,设置6个区:纸品类、废金属类、玻璃类、旧衣物类、泡沫类、塑料类,分类堆放。石屏村不仅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村委会还与村民签订垃圾分类协议,对做得好的予以物质奖励,对不配合的予以通报,与村上的相关福利挂钩,对村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石屏村月均外运垃圾总量从37.4吨下降到25吨,成为各村交流学习的主要阵地。
此外,为了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今年下半年,杨林乡辖区内所有露天水泥垃圾池,正被全面置换为封闭式环保垃圾箱,做到无臭气、无污水外泄,引进第三方环保企业,为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封闭式转运及配套设施建设。据统计,今年5-9月,全乡共回收废品64.89吨、补贴保洁员12256元,鼓励保洁员完成垃圾分类房改建,不仅让保洁员成为了垃圾分类的“主力军”,更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如今,在杨林乡,“以户为主,户村结合,乡镇组织”的垃圾分类减量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实施。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