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1+8”配套文件 助推“莲湘颐老”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9-11-30 03:44: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记湘潭县民政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实

中国报道讯(张立 陈志勇 符嘉宝 彭湘 报道)老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和谐幸福的标准之一。但纵观历史,人类几千年来,养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而老年问题,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占有这个社会很大一个群体的农村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因地制宜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安度晚年?湘潭县民政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养老这一难题开创了一条新路子,打开了一扇新窗子,提供了一系列的好法子。

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农村养老工作

“1+8”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这样的日子,我好想活过一百岁!”11月18日,冬日的阳光温暖而灿烂地照在中路铺镇柳桥村“莲湘颐老”互助点,中路铺镇柳桥村新垅组蒋正根老人说起来到互助点后的生活,脸上是如窗外阳光般的笑容,幸福而温暖;洋溢着对生活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期待。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人们在阳光下看书、写字,聊天、打牌,闲逸而安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是湘潭县创新“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来记者看到的新景象,正是湘潭县“1+8”系列配套文件,助推“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成果。那么,何谓1+8?

所谓1+8,是湘潭县委县政府为确保全县农村居家养老,村、社区邻里互助养老,乡镇敬老院集中照料护理公养,县级福利中心兜底养老等四种养老模式能有序推进、长效运转,而制定出台的系统文件体系。即:《湘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县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湘潭县“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湘潭县“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任务》、《湘潭县明确“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机制》、《湘潭县明确养老床位任务指导数、湘潭县明确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照料护理机制》、《湘潭县明确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工作责任》、《湘潭县社会组织参与“莲湘颐老”集中“工作日”长效机制》、《湘潭县“莲湘颐老”村、区、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安全运行机制》、《湘潭县“莲湘颐老”居家养老模式实施细则》、《湘潭县“莲湘颐老”村民小组“老年守望之家”运行细则》等系列配套文件。

湘潭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立新告诉记者“这一系列配套文件的产生,我们是按照湖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体系服务试点要求和湘潭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推动,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紧扣需求、增加供给’的总原则,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年龄化相适应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综合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养老、尊老、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

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陪伴护理老人

四种模式探索乡村养老服务新思路

湘潭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军介绍:湘潭县结合起来本地特色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四个养老模式,即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村、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乡镇敬老院集中照料护理公养模式;县级福利中心兜底养老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又能互补。征对的人群和对象不同,但融合了乡村养老的所有特点。虽然模式不同,但目的相同,那就是构筑乡村养老梦,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来到互助点后,蒋正根老人活得好韵味

柳桥村是湘潭县建设标准型和升级型“莲湘颐老”村级互助点试点村,在这里设有村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娱乐室一应俱全,还为老人专门配备了就医联系人,备受村里老人们的青睐。所谓就医联系人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镇村卫生机构签约,对特困和空巢老人,由就医联系人进行不定期的体检,并做好就医、住院和转院的对接工作。另外,针对空巢老人,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立空巢老人定期探讨制度,每月到空巢老人家里进行心里疏导、卫生打扫、简要护理等服务。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则是以家庭为核心、村民小组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就医联系人、社会组织服务、邻里托养为主要抓手,着力解决居家老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服务。实现让居家老人“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的目标。今年11月23日,中路铺镇柳桥村湖田组“老年守望之家”的村民小组长黄光荣、党员蒋家亮正在商量今天到本组老人家进行探望工作,掌握老人每天的情况,解决“困难有人帮”的问题。

村、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是利用村、社区闲置房或居民用房举办的互助点,为邻近的高龄、独居、空巢、活力老人提供以文娱、社交、健身、保健为主,以生活照料、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为辅的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在2021年前,全县321个村建成标准型“莲湘颐老”村级互助点,全县22个社区建成升级型社区互助点,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居家老人“居家不离家、分散不孤独、实惠不花费”的目标。

汤立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简单地说,创建“莲湘颐老”养老服务品牌,打造农村养老服务亮点,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路子是“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目标。通过这实现这一目标,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突出一个重点,加快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为特困老人提供保障服务;探素一批模式,构建需求导向机制,因地制宜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培育一批机构,加快服务供给机制,打造一批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养老机构。

县委副书记、县长调研农村养老工作

据了解,湘潭县创新“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之初,得到了湘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民政局班子,走村串户,走访调研,开会研究,寻找养老服务的新路子,才有了今天的“莲湘颐老”。而这一养老模式,也得到了省民政厅养老处和湘潭市民政局党委的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并被湖南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汤立新介绍,近年来,仅特困和低保方面就投入一百多万元,资助140户特困供养和低保老人家庭,帮助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计划2022年完成90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

互助点的老人活得蛮有味

六大步骤实现乡村养老梦

“有这样的日子过,没得二话讲了。要再好的日子,只怕也没有了。”易俗河烟塘敬老院何少林说起敬老院的生活,开心地笑了。据了解,像何少林老人这样开始享受到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红利的老人越来越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湘潭县委县政府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是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一人一时,而是要让所有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湘潭县创新开展“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六大步骤实现乡村养老梦。

从今年10月到2021年4月,全面推广标准型“莲湘颐老”村级互助点养老模式。也就是说,第一个步骤:在2020年4月份前,由县民政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单位,各乡镇需参照柳桥村标准型“莲湘颐老”互助点标准,建成一个村级互助点,每个村民小组设立“老年守望之家”。2021年4月前,以乡镇为单位牵头每个村建设不少于1个标准型“莲湘颐老”村级互助点,其功能包含留守儿童之家,每个村民小组设立“老年守望之家”。第二个步骤:2019年11月到2021年12月,在全县重点打造标准型“湘潭县特困失能老人集中照料护理中心”10个,辐射17个乡镇,建立护理床位680张,将全县619位特困失能老人全部集中入住照料。第三个步骤:在202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两年内重点打造升级型“湘潭县特困半失能老人集中照料护理中心”18个,同样须福射17个乡镇,建立护理床位850张,让全县780个特困半失能老人老有所依。第四个步骤: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创建标准型8所养老机构、7所敬老院、升级型3所区域性敬老院。第五个步骤:从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参照易俗河镇百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模式,创建升级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个。第六个步骤:从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参照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标准,打造拥有床位320床的湘潭县社会福利中心。

为了完成这系列目标,成立了由湘潭县人民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县莲乡实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分管民政工作负责人为成员的“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民政局,由民政局局长兼任主任。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运营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设施,鼓励成立为老服务社会团体,支持老年协会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并强化和培育社工组织和服务人员。为了保障经费,县财政局要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及时安排配套资金,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多渠道、多方位注入资金,通过福利彩票、社会捐赠、企业支持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合法资本融入,用于养老服务。同时还要强化行业监管,引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不仅如此,还有加强宣传和引导。倡导利用村规民约、民民公约、家规家训、教育引导村民或居民和社会、家庭家庭孝亲,强化家庭的核心责任。开展“孝亲敬老之星、健康长寿之星、老有所为之星”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年协会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绕,为完成乡村养养老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起对未来的展望,汤立新说,在2022年12月前,将湘潭县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成为一所集医养结合,兼顾公益和社会化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现代化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为依托,实现“政府兜得住底、老人住得起院、机构分得了忧”的目标,走出一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养老模式新路子。

柳桥村互助点就医联系人刘五一给老人检查身体

记者手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和文化的古老民族。而中华民族最大的美德之一便是尊老爱幼。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问题越来越突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人民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习总书记说,人民的幸福是我们奋斗的终级目标。占比越来越大的老年人是否能安度晚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在湘潭县的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模式的推行之处,是老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深知,农村养老工作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但我们看到了湘潭县委县政府满怀的信心和饱满的激情。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在探素实行“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模式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打开了农村养老服务的一扇窗。凭着他们对农村养老工作孜孜不倦的探素追求,我们坚信,以湘潭县农村养老为主线,建设“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湘潭县“农村养老梦”一定能够成为农村老人最美最绚丽的梦。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