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立 田淑梅 欧阳柳婷 报道)反映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事迹的现代花鼓戏《红手印》场场爆满;提质改造后的陈赓故居游客络绎不绝,成为红色教育新地标;市文化馆、剧团的党员同志们奔走在田间地头,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身边……深秋时节,一场场贴近群众、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彩节目和活动连续上演,好评如潮。
这是湘乡市文旅广体局开展的“我是党员、我宣讲”活动结出的丰硕成果,更是该局通过党建领航谱写盛世乐章的一个生动实践。
党建工作融入群文活动
“广场上经常搞文化活动,文化氛围很浓厚,有时间就来逛逛。”
不久前,湘乡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蒋琬广场举行。精彩的节目,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
一直以来,湘乡市文旅广体局党委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政治责任,以党建领航为引领,把好意识形态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多角度多领域进行宣讲。
尤其是今年以来,湘乡市文旅广体局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宣讲”活动,要求每位党员都要熟读牢记,时刻不忘宣讲党的政策,让党建工作渗透到基层宣讲,让宣讲意识植根于党员的心中。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举办大型群文活动,将宣讲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送达百姓心中。全年活动不断档,月月有亮点:3月份的湘乡市首届福文化节,4月份的第二届花鼓戏艺术节,9月份的湘乡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展现新时代文明风尚。
湘乡市图书馆借助坐拥图书资源的先天优势,定期开展党史故事交流分享会,通过讲革命故事的形式回顾革命烈士生平事迹,颂扬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激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斗志。
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党建工作落地落实,同时增进了民生福祉、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课微宣讲走上舞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一个以脱贫攻坚一线村民为挽留第一书记为故事原型创作的花鼓戏《红手印》,在湘乡市引起轰动。
故事讲述了以中沙镇和谐村村民16个红手印为原型,讲述了和谐村16个村民写下挽留信,按下红手印,请求第一书记赵建成继续驻村帮扶的故事,表现了扶贫干部与群众一家亲的真实情感。
该花鼓戏的幕后“操盘手”就是湘乡市文旅广体局。坚持把政策宣讲作为党建的鲜明主题,号召全体党员将党的政策熟记于心,把扶贫政策、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宣讲融入到党课微宣讲、送戏下乡、结对帮扶走访当中,是该局创新党建工作的一个举措。
除了《红手印》之外,该局还主导创作了精准扶贫小剧目现代花鼓戏《老邻居》,描写了村干部带领村民自力更生,通过养猪脱贫致富的故事;创作小品《买手机》,讲述退休干部借用家人手机上网“学习强国”的故事,浓缩反映了群众积极学习强国的热情;创作小品《美丽家园》宣讲人居环境的政策和重要性;创作并演出小品《大爱无声》宣讲禁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党课微宣讲走深走实。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湘乡市文旅广体局选出“精兵强将”,驻村帮扶翻江镇吉长村、虞唐镇虞唐村、龙洞镇龙洞村,结对帮扶虞唐镇虞唐村、翻江镇吉长村、黄塘村,送去慰问金共计10万余元,许多帮扶责任人为扶贫户献计献策,有送帮扶鸡苗的,有为贫困户销售产品的,捐钱送物价值累计数万元。
文旅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湘乡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如何激活存量资源,焕发旅游活力,打造旅游品牌?湘乡市文旅广体局做出了有益探索,找到了一条党建+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新路径。
陈赓故居位于龙洞镇泉湖村,总占地面积3220平方米。故居充分保存了原有建筑风格与历史面貌,收集保留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展示了开国大将陈赓的光辉一生,传奇一生,先后荣获国防科技大学“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湖南省红色旅游景点、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以党建促业务,结合文旅广体工作服务百姓。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对停车坪和道路及沿线绿化进行提质改造。今年十一期间正式向市民全天侯开放,同时为大家提供免费讲解。提质改造后的陈赓故居环境更整洁、服务更周到、讲解内容更全面。
此外,陈赓故居与黄公略故居、李卓然故居共同开放,为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提供红色教育基地,设置政务讲解,宣讲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大大激发了游客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开创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