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红色交通记忆之楚南大观—今古万福桥

发布时间:2019-12-27 03:35:48 来源:中国报道

湘乡万福古桥

万福古桥传佳话,楚南新景誉潇湘!近三百年来,关于湘乡万福古桥的神奇佳话经往来商客在坊间广为传唱,可谓誉满江南。如今建在万福桥上游150米的洙津渡大桥气势恢宏,它与下游500米享有“银河落九天”美誉的涟上飞涟韶山灌渠槽桥形成古今“三桥齐架”的独特景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为楚南重镇的古龙城再添新景。还因为它连贯繁华的沪杭苏赣和偏远的云贵川藏,通达四海,经过这里商旅游客无不惊叹这民间奇葩,使久负盛名的万福桥更是声名远播。

一、万福桥厚重的人文历史

万福桥位于湘乡市西南五公里处的洙津古渡,横跨涟水,衔接湘潭与邵阳,至今已有297年历史。万福桥在江南素负盛名,也是320国道上唯一沿用古代大型石拱桥改造的公路桥梁,被誉为“楚南大观”,有“如长虹映水,卧龙跨波,惠四方行旅于无穷”的赞誉,为湘乡古八景之一。

万福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9孔石桥,桥长166.8米,宽6.7米,高10.8米,9拱10墩,通航净跨13米,荷载汽-13拖-60。

过去洙津渡为邵阳到长沙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很多。但这里水面宽,河水深,可只有一条小船摆渡,渡夫却为人刻薄,不交足钱就别想过河,相传“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担经涉受其逼诈”,“楚中有‘走尽天下路,难过洙津渡’之谣”(见《中南纪闻》)。

清雍正初,邵阳人徐公明有一天打从这里过渡,渡子见他袍褂陈旧,其貌不扬,担心他付不起钱,不等他上船就发话了:“有钱船上过,无钱水上行!”徐公明一再说好话,渡子就是不肯。徐公明非常气愤,就对渡子说:“我跟你打个赌,三年修起洙津渡,再从渡口修起桥,要你渡子卖瓜瓢。”徐公明回到家里,决心变卖家产,广募资金,志在渡口修一座桥。

后来以他为主,募集大石(今双峰千斤乡)朱氏、拓塘(今双峰拓塘乡)王氏及其他热心者捐资修建此桥。动工于雍正元年(1723年)秋,竣工于雍正四年夏。旧有“雍正元年桥下墩,雍正二年修一拱,雍正四年桥完工”之说。大功告成之日,取桥名“万福”,即为造福万民之意,邑人彭心鉴还有《万福桥记》纪其盛事。从此,这座桥在湖南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雍正八年(1730年),湘乡县令陈哲鉴于此桥上通黔蜀,下通岳鄂,觉得地理位置很重要,为保安全,发起捐资在西岸建桥门一道,派专人守护,戌时关桥门,不准随便通行,并规定乡间独轮车不得从桥上滚过。

有湘潭的杨氏老妪,于修桥时捐资较多,桥成后专程到洙津渡观看,看后大加赞赏,并又出资在桥头设置茶亭,供路人喝茶歇息。另在桥正中建杨泗庙,附设3条鲤鱼共一个头的石雕一个,铁铸公鹅2只,桥头两边立铁牛两对。时湘乡知县谢家麟深受感动,曾作《洙津渡》诗曰:

最爱洙津渡,浮梁跨汉霄,人从云外渡,舟向洞中摇。丹硅回狂澜,苍龙饮怒潮,小诗聊纪胜,未敢侈题桥。

乾隆年间,湘乡文人黄代琇为首邀集众人出钱出力维修大桥和通向大桥的石路。帅田(今双峰县山斗乡)朱氏补修1拱,道光十四年(1834年)黄代琇之子黄有恬等人又整修大桥,由当时四川叙州知府谢兴峣(湘乡人)撰书《重修洙津渡万福桥记》,刻碑文于桥东(碑已毁),黄有恬之子黄景云时年十岁,书有“万福桥”横额,流传至今。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特大洪水冲坏了桥上的栏杆,事后当地群众组织进行了一次抢修。咸丰八年(1859年)桥栏又被洪水冲坏,地绅王勋等人再次捐资整修。

“万福桥”石碑

二、肩负重托不辱红色使命

民国12年(1923年),华洋筹赈会潭宝公路工程处将桥脚桥面加宽,边墩河岸加固,改作公路桥,从此赋予了它新的历史使命。改造后,华洋筹赈会潭宝公路工程处在桥东建“楚南大观”牌坊一座,牌坊下立“万福桥”石碑一块。

民国33年(1944年)8月13日,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国民政府下令炸断大桥,当时派飞机炸毁了桥东第一拱,第五拱有大的破损,有效地控制了日寇南下,赢得了西南战局战机。次年,由沿线15公里以内的民众义务修复路肩路面,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修复桥梁,全毁之拱改为砖拱,民国35年恢复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原来两边的人行道填平,将石板桥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并加砌桥柱护墙。

1967年,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在万福桥东面500米处横跨涟水添建了“洙津渡渡槽”,由时任副总理的谭震林将军为之取名、大将谭政亲笔题赠“飞涟灌万顷”5个大字,为“楚南大观”陡增新的光彩。“文化大革命”中,“楚南大观”牌坊、“万福桥”石碑和亭庙均作为“四旧”遭毁,仅存两个铁牛俯伏于桥西头(现已被盗)。桥东急弯处于1984年9月由湘乡公路段恢复“万福桥”石碑一块。

三、悲喜古桥沧桑渡尽得新生

进入九十年代初,因万福桥年久失修,经湖南省交通厅检测已属危桥。同时,桥梁的荷载能力与与日俱增的车流量和急剧增加的大吨位车辆通行形势已严重不相适应,完全满足不了现代交通的需要。同时,由于原西桥头与公路夹角过小,弯道曲线伸入桥内,经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是320国道的一个交通瓶径,历年来被过往司机称之为“魔鬼三角”。

1996年2月,湘乡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管理局、湘潭市交通局送交新建大桥的报告。1997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公路局正式下文批准在万福桥上游200米处新建一座新的洙津渡大桥。

1998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长彭宪法为指挥长的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湘潭市公路管理局为大桥建设业主,并成立了大桥工程建设项目部。1998年3月,湘乡市人民政府在湘潭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副市长刘登安组织协调征地拆迁工作。大桥于1998年11月28日11时28分破土动工,2001年1月15日竣工通车。

洙津渡大桥由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负责设计,湘潭市路桥建设总公司(承建大桥连接线部分)和湖南环达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承建大桥主体部分)负责施工。该桥宽13米,净宽12米,全长306.24米,8墩9孔,跨径2×30m+2×50m+4×30m+1×20m。主梁为预应力箱梁,单箱双室,全桥连续。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设计洪水频率为1%。

自新桥通车后,桥头接线总长1.538公里,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砼路面11米,接线穿越韶山灌渠,另建灌渠小桥一座,长22.5米。大桥预算投资为2300万元,实际概算总投资为2182万元(含接线工程)。

新的洙津渡大桥由湖南省公路管理局全额贷款修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置320国道洙津渡大桥收费站收取过往车辆通行费。收取的通行费全额上缴湖南省财政厅,集中还贷。2009年,根据国家燃油税费改革政策,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洙津渡大桥收费站于当年5月1日停止收费。

四、倾情注爱护古桥

由于320国道洙津新大桥的建成,为中国交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万福桥”方才闲置下来。从2001年开始,万福桥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重任,却为湘乡留下了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

这座历经近300年风雨的石砌古桥能完整保存至今,离不开当地那些爱桥护桥的人。

比如居住在古桥附近的老村干部文伯清先生对保护古桥、恢复古桥风貌所做的巨大贡献在当地被广为传唱。

上世纪80年代的秋天,古桥西头的一只镇桥避邪的铁牛被人偷走,文老得知后心急如焚,他与昆仑桥办事处新坳村的王先生两人自掏资金,四处寻找,走遍了湘东地区,历时近两月,仍然渺无音讯。忽然这晚文老从梦中惊醒,努力回忆梦中情景,似乎有人告诉他铁牛已流落到了往北方向的宁乡境地。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起来搭车到宁乡,只向人描述了一下梦中的地方,在别人指点下,竟很快就找了回来。并又自己掏钱请来工匠将其恢复,重新安装在原处。

1998年,文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翻阅一些资料后,决定出面恢复古桥风貌。他冒着酷暑严寒,迈开老腿,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四出宣传、游说,为恢复“楚南大观”和桥头堡辛勤募捐。在他的倡议下,得到了当地村民和一些在外工作以及创业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解囊,多则数千元,少则几十元,不久就募捐到3.5万元,在当年就修复了桥西头的两层桥头堡。有人在桥头堡上捐书一联:“洙津美景传荆楚,万福佳话著潇湘。”

2001年秋,文老等人又将募捐而来的4万多元,在桥东头的狮子山岩建起气势非凡的“楚南大观”牌坊。

经文老等人努力修复后的万福古桥,基本已恢复原貌,如今新的“楚南大观”气势恢宏,更加壮美。

(沈有锋 龚富强 肖玉军 联合撰写)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