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刘艳:91名贫困生的“暖心妈妈”

发布时间:2019-12-30 14:33:1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何谓师?有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有人说,师是植根于爱的一群人。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复兴小学的女老师刘艳,在扶贫路上,很好的阐释了什么是人民教师!

一年来,这位85后人民教师热情、乐观、踏实、能干,主动选岗到珠晖区最偏远的复兴小学,走遍茶山坳镇北片的山山水水,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每天从早晨睁眼到深夜睡去,她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着扶贫展开。让复兴小学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序,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年来,这位年轻的中共党员忠诚、敬业、勤恳、执着,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始终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学生的感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村组,入家门,问心声,调查摸底、总结经验,蹲下身子钻研业务、解学忧、帮学进。赢得了全校及家长群众的一致好评。

主动作为扶贫走村串户的风景线

校园里,刘艳是优雅知性的美女老师;扶贫路上,刘艳则是校长的好帮手。

复兴小学坐落于茶山坳镇北片,是珠晖区地处最偏远的村校之一。学生来源于皇田、大昌、古城、黄洲等村,其中皇田、大昌2个村为省级贫困村。学校教师少、扶贫任务重,压力大。经过前期摸排,共有贫困生91人,其中校内贫困学生29人,校外走访对象57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5人。面对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复兴小学领导和教师没有退缩,积极面对。由于学校师资不足,校领导找到了刘艳,希望她能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扶贫工作。年轻的刘艳毫不犹豫,满口答应了下来。

从那一刻起,刘艳便又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接下扶贫工作后,刘艳开始入户走访。除了备课和批改作业,一个个中午、一个个黄昏,刘艳跟着校长走村入户,认家门、熟家底、讲政策,在短时间熟悉了辖区内所有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凭着这股韧劲和热情,刘艳走遍了周边的大小村落。时间久了,她对村里的情况了然于心,哪家有几口人、因为什么原因致贫,主要困难是什么,她都记在心上。

与此同时,刘艳协助制定了学校攻坚作战图,系统精准制定了帮扶计划、方案,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全校有贫困生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帮扶清单“四有”,定计划、定任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扶贫工作。

刘艳常说,对老百姓要耐心、细心、热心,“村民给我搬凳子,我接过来就坐下,不会在乎凳子脏不脏;村民给我倒水,我接过来就喝,也不去在意杯子是否干净。村民们慢慢了解我,把我当亲人,‘刘老师’喊得很亲热。”

因材施教,学生心灵深处的引路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刘艳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她立足复兴小学精准扶贫需求,紧紧围绕扶贫更扶智这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制定实施帮扶计划。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朝着一个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复兴小学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持证心理咨询师达4人。刘艳虚心请教他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多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你们平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思想上有什么困惑,在这里都可以向老师大胆地说出来,老师要陪你们好好聊聊。”这是复兴小学教师刘艳正在“心理咨询室”为该校留守的贫困学生做心理健康辅导,努力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

“老师,又有同学欺负刘永康!”一位同学气喘吁吁的跑来,告诉正在批改作业的刘艳老师。刘老师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额头,刘永康,这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天生染色体异常的学生。刘老师发现,这个孩子长相与其他同龄人不一样,多了些呆滞。因偶有同学欺负他,刘永康自信心很受打击。老师们一提起这个刘永康,都不由得摇头说:“唉!这孩子,没办法!”

作为一位优秀教师,刘艳想尽了办法——又是找他谈心,又是安排班干部帮助他。刘艳还根据其心理年龄特点进行疏导,又让其在沙盘游戏中找到乐趣,重燃生活的希望。课堂上、办公室里、实践活动中,在给与他物质的帮助的同时,刘艳更注重他智慧的增长,心灵的成长。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过去了,大家发现刘永康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爱笑了……大家知道,这,都是刘老师的功劳,都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刘艳老师却说,这都是党的政策,是大家的关心,自己做的,只是一点一点……

“我们老师扶贫入户过程中,增强了家校联系和沟通,加深了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刘艳谈到扶贫生活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时介绍到。刘孝健同学生来残疾,吐词不清,母亲痴呆,父亲残疾,十几岁的刘孝健还说不圆几个字,身体行动笨拙,无法正常上学。刘艳对其因材施教,送教上门,固定每周三下午放学抽出一些时间给他送去一些铅笔、彩笔、文具盒、本子等学习用品,耐心地教他画花,教他欣赏世界的美,并把美尽展笔端。刘孝健一开始也只会信手涂鸦,画得什么都不像,颜色永远只有灰黑,但刘艳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带他走进大自然,去野外观看花、草,并带来花草的图片让他欣赏,给他足够的时间摸索。慢慢地,刘孝健同学的画画进步了很多,画有形,有色,有自己的思想,显得很有温度,这是最值得欣慰的。在画中他有了存在感,完全融入其中,感受着世界的美好。在与刘孝健的沟通中一开始也是困难重重,但刘艳还是从零开始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慢慢教,一字一字地讲解,一遍一遍地重复,终于在老师离开时,他嘴里蹦出“老师,再见!下次再来!”虽不是特别清晰和准确,但却是当时最好的礼物,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珍贵的语言,也是他人生良好的开端,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动至极。

放弃,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神

“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刘艳在扶贫日记中写下的心声,也是她对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态度。

茶山坳镇北片村子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贫困村中留守老小现象较为普遍,条件清苦,个别留守儿童面临缀学的困境,却成了刘艳的心中挂念。

自担任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以来,刘艳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做有根的教育,有魂的教育。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有着丰富农村教育经验的刘艳,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感受着留守儿童的最美“妈妈”的关爱。

五一班刘金会同学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长辈溺爱他,父母宠爱他,造成了他倔强、冲动的性格。在一次全区长跑比赛失利后,就一蹶不振,体育训练也自行终结。任凭家长劝说、责骂,他都无动于衷,甚至和家长对着干,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作为班主任的刘艳多次找其谈心,帮助他重塑生活的信心,拥抱美好的未来。可是好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跟家里闹矛盾,死活不愿意来上学,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见外人。班主任刘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天为此事操心。她经常打电话跟刘金会家长沟通,商量对策,放学后还抽出大量时间去刘金会家里走访,及时了解他的想法,这其中,刘艳扮演的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一段时间的疏导和沟通后,刘金会终于又背起了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校园,实现了班级“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刘艳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在农村的普通乡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扶贫路上书写的是学生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刘艳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为人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现在的刘艳仍是那么积极、乐观。她骄傲的说:“责任使命在肩头,教育扶贫在路上。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里,我们女同志能顶半边天!”朴素无华的言语,正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偏远村小,倾心扶贫,决战贫困的初心与最美写照。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