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连市耀轩堂中医保健研究院 孙炬光
骨质疏松症(简称OP)是全球多发病,特别是在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5亿人,60%以上会发生骨质疏松症,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尽管1992年以来全世界都投入大量研发精力,但成效甚微,特别是单纯药物观点盛行,单纯化学元素药品商业化推广,带来很多负效应,甚至造成了脆性骨折增加,中国学者已经正式报道了社区人群单纯用钙剂和VD或联合使用对预防OP脆性骨折与对照组无差异。2016年中国已提出健康骨骼行动纲要,具有划时代意义,真正提高到了全民全社会系统工程的高度,大健康高度。预防为主去追求骨骼健康。本文作者强调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坚持预防为主、合理运动、适量光照、平衡饮食。现根据中西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精神,从平衡营养,平衡饮食,这个范围阐述全骨营养平衡健骨的观点。
一、抓住主流,从肾补骨
OP从中医角度看病因复杂,涉及到多脏腑,发病与肾、脾、肝、血瘀等均有关系,其中肾虚、肾亏为主要原因。
古医圣典《黄帝内经》中提到“肾藏精,主骨,生髓”。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肾虚则骨无主,精不达骨,骨发育不良,不强盛,骨骼失养而痿,骨枯而髓减,中医的骨痿即对现代医学的骨质疏松症。中医所述肾与现代医学的肾脏、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相吻合,肾脏产生的激素与性腺轴激素相关的代谢失衡,均可使骨涵养不到位,钙磷代谢失衡,维生素D不能良好羟化而造成OP的主要原因。所以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出发,从肾补骨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二、调衡营养,补脾强骨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提到“脾主身之肌肉,脾健则四肢强劲......脾主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上输于肺,下归于肾”,阐述了脾与肌肉的关系,饮食营养精微于骨骼肌肉健康的关系,强调和肾的功能关系。现代医学认为中医的脾与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血液循环及消化系统,以及与某些肾脏功能相吻合,脾虚则造成OP,特别对钙、磷、锶等元素的吸收有影响。所以营养不均衡,膳食不合理,脾胃功能不良也是造成骨痿、骨蚀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对骨骼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的解释,除了杠杆作用、支撑作用、运动功能,还有钙磷调节,钙磷代谢作用极其重要,矿物质的吸收,还有造血功能等。骨骼含有大约70种元素,另外骨骼健康还需神经、体液、激素的调节功能等。全面的骨骼营养要素成分平衡,有利于骨发育、建造。
三、药食同源,以脏补脏
国家颁发药食同源87种中草药相关标准,正式以法规的形成确立中药可以作为食品级应用,为中药应用扩大范围给OP患者也带来福音。中医古籍很多记载了用脏器补脏器的治疗经验。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羊骨粥》治疗虚劳腰膝无力,方为羊骨一副,陈皮二钱,良姜二钱,草果二个,生姜一两,盐少许,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澄清,如常做粥或羹汤亦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治筋骨挛痛,羊胫骨,酒浸服之。羊骨入药,健骨强筋,古已有之,运用羊骨为补骨佳品,有合理性,可以为骨骼发育、建造提供全面的物质基础,合理比例的钙和磷、胶原蛋白、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食疗本草》:枸杞子,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据《本草汇言》记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宁夏枸杞子是中国药典规定为药材的典型代表,又在药食同源目录中,可以常规食用,作为强骨健骨的优秀资源。现代研究已证明,枸杞子含有3.36%左右的枸杞多糖、还含有大量的黄酮、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等效用,特别是提高骨基因表达,提高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
四、阴阳平衡,补骨强骨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从营养平衡和调节骨代谢的角度开发出的壮骨药剂或健康食品更具有中国特色。羊骨等中药资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枸杞子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在一起组方,有合理性,能起到阴阳平衡作用,有利于OP的预防和治疗,另外枸杞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骨的新陈代谢和调节有独到的功效。调肾为主,调合脾胃,饮食营养平衡,对防治OP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