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湖南衡阳:美国名校“海归”返乡当“牛仔”

发布时间:2020-01-15 20:46: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王靖 周明韬 周琪 报道他是拥有美国名牌大学双学士学位及美国注册会计师证的“牛人”,原本可在国外或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找一份高薪工作,他却回到湖南衡阳,成为养牛场的“牛仔”,实践着科技养牛和生态养牛的梦想。

他叫王子豪,衡阳市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稳定的“高薪工作”和有风险的“养牛事业”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走出了一条从“牛人”到“牛仔”的奋斗之路。

牛“耳标”里的秘密

2019年12月22日9点,珠晖区东阳渡镇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牛场内,王子豪拿着IPAD,认真地记录着信息。

这几乎是他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

“我在记每头牛每餐的食量。”他指着一头牛耳朵上的“耳标”对记者说,“这里面的信息量很丰富。”

王子豪的养牛场“中西结合”,饲养了进口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及湖南名牛“湘中黑牛”。他所指的牛“耳标”,每头牛耳朵上都有,“这相当于牛的‘身份证’,记录了每头牛的性别、年龄、属于哪一代、食量等数据。”王子豪说。

在他的计划里,这些数据将为后阶段的自动化饲养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他将在每头牛的“耳标”上生成专属二维码,当养牛场内的机械投料器扫描二维码后,将按食量为每头牛精准投料,从而实现精细化饲养。更重要的是,牛出栏进入市场后,即使变成肉块,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查询到原牛信息,为牛肉的质量安全提供可追溯的保障。

“儿子把国外先进的养殖模式带到了衡阳。”衡阳市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欣慰地说。

从“牛人”到“牛仔”

王子豪的人生原本跟养殖业没有任何联系。

与很多人一样,他最初的人生轨迹也是“读书—考大学—找工作”。不同的是,他的学历和经历更为“耀眼”。

2009年7月,王子豪从衡阳市八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大学二年级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转入俄亥俄州立大学。虽然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但求学期间他一直非常刻苦,顺利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会计和运营管理双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又瞄准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证。要获得这个令人羡慕又难度极大的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通过相关的经济、金融、审计和税法四门专业考试、2000小时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工作公司的老板是美国注册会计师。于是,王子豪白天在符合条件的公司里打工积累经验,晚上挑灯夜读复习功课,两年时间便成功获得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证。

有如此“硬扎”的学历和经验,王子豪在国外及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找一份高收入工作并非难事。然而,2019年初,他却回到衡阳,当起了养牛场的“牛仔”。

从“牛人”到“牛仔”,于王子豪而言是一次艰难的选择。

2014年,他的父母创办了以生态特色养殖为主业的衡阳市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但五年后公司遇到了发展瓶颈。此时的王子豪在美国顺风顺水,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过,父母公司遇到的困境让他颇为担忧,“毕竟父母年纪大了,养殖业投入大见效慢,又很辛苦,我在美国不放心。”他说。

一边是稳定的“高薪工作”,一边是有风险的“养牛事业”,王子豪纠结不已,思虑再三,与父母多次商议后,他选择了后者。

“我正好可以发挥会计及营运管理的专业特长,努力把粗放的‘家庭作坊式’养殖场变成精细管理的现代化养殖场。”王子豪说。

神奇的生物垫“床”

在“浩德盛”饲养幼牛的牛棚里,有一层黑黑的、厚厚的“土”。

这不是一般的“土”,而是生物垫“床”,是王子豪科技养牛、生态养牛的另一个尝试。

众所周知,牛的大小便都直接拉在牛棚里。如果人工铲运牛粪,再到发酵池中发酵处理,人力成本较高;如果不处理,容易产生病菌危害牛的健康,还会污染周边环境。怎样既节省人力,又变牛粪为有机肥料呢?生物垫“床”能解决这个难题。

生物垫“床”底层由蘑菇渣和一种特殊的发酵菌种构成。牛大便后,牛粪落在垫“床”上,牛不断走动踩踏,无需人力就把牛粪与蘑菇渣及发酵菌均匀混合。在发酵菌的作用下,牛粪分解成高养分的有机肥,再送到地里成为“桂牧1号”牧草的肥料。用有机肥种出来的牧草,又成为牛的主草料。这样,就形成了低污染甚至是零排放的“绿色循环”。

王子豪告诉记者,生物垫“床”技术是他在美国考察大型养殖场学到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幼牛棚中试验,一旦技术成熟,将在养牛场全面铺开。

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企业是带动脱贫的有力载体,“浩德盛”也不例外。

东阳渡镇光辉村小岭组64岁的村民朱启辉是“浩德盛”的资深员工。多年前,一场车祸导致他右脚残疾,丧失了外出打工能力,家里也陷入贫困。“浩德盛”开办后,他成为了养牛场的饲养员之一,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每天就是给牛喂草料,活不重,每月能赚2400元。”朱启辉笑着告诉记者。

与朱启辉一样是“浩德盛”资深员工的还有另外四位贫困村民,他们或种植收割牧草,或打扫卫生,每月工资也是2400元。此外,还有52位贫困村民属临时用工,按工时计算工资。

现在的王子豪每天与牛相伴,用专业知识降低养牛成本,提升养牛效益,实践着科技养牛和生态养牛的梦想。他深信,随着公司进一步转型升级,将带动周边更多贫困户实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