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

南江县去年各项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发布时间:2020-02-11 01:01: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去年,在四川省南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县水利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理念,夯实水利基础,强化行业治理,巩固水利脱贫成效,建设优质水利生态,各项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可喜成绩。

聚焦党的建设,凝聚合力担当作为。一是坚持以教育为抓手,强化意识形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的学习,全面武装头脑、树牢信念、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工作,切实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全年共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10次,专题学习会议10余次,邀请党校专家讲党课1次,党组书记讲党课3次,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2次,形势政策教育1次,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法纪教育基地、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4次,常态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全年共培训教育党员干部1300余人次。以科级领导干部回乡宣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党课为契机,开展基层宣传宣讲20余场次,形成主题教育调研报告6份。二是坚持以提升为目标,强化党建保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理顺供排水公司和水投公司2个党支部隶属关系,直属7个党支部落实各类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凸显;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党员基本信息、组织关系转接等七本台账,全年共转接党员7名,无失联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全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吸纳预备党员1名,党员转正1名,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严格党费测算和收缴,系统党员全年共缴纳党费3.26万余元。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责任落实。重点围绕认识不清、目标不明、措施不力等问题,细化明确党建目标,强化监督指导,建立了重点工作督办制度,并定期听取下属支部党建汇报,定期研判存在的问题,以责任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落实。

聚焦脱贫攻坚,巩固水利建设扶贫成效。巩固提升保障19个当年脱贫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5.26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4人)饮水安全,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50万元,成立11个指导组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实际问题,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立行立改问题22个,开展饮水工程问题和扶贫资金全覆盖检查各1次;完成东方红等20座小型水库整治,提前启动2020年20座病险水库整治工作;争取水土保持治理央省资金1482万元;落实干旱河谷治理,完成6个乡镇8个村42处山坪塘清淤及整治,完成投资379万元;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举办全县水利工作培训会1次,配备195名乡村水利巡管员;持续挂联帮扶,派驻队伍4个,累计驻村14人次(含轮换),水利系统开展入户帮扶8000余人次。

聚焦行业发展,保持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一是做实做深项目储备。坚持“大中小微并举”的思路,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支撑,积极争取并加快储备中小型水库、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流域堤防综合治理、城乡供排水等一批重大水利行业项目,年内储备高桥水库等重大(点)项目12个,储备总投资近40亿元。二是民生水利基础不断夯实。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统筹实施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大力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年完成东方红等2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清淤整治山坪塘42口,改革井坝水库灌溉面0.5万亩,基本完成渠道防渗和计量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南江河碾盘小学至沙溪坝廊桥段防洪堤,有效的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位上级水利资金8554万元(均已整合使用),全县统筹整合用于水利发展资金13140.71万元。三是大力提升城乡供排水保障工程。加快城乡供水、县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南江县城第二水厂项目公司融资相关问题,推进厂区建设施工准备;按PPP模式推进第二批乡镇供水工程完成社会资本采购,并启动建设;推进“三推方案”三个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建设任务。

聚焦生态建设,构筑水利生态资源管理体系。一是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开展常态宣传,制定和完善《总河长制运行规则》等4个制度性文案,与毗邻区县形成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近37343次,发现解决问题739个,县级会议安排5次,接受检查督导6次,开展暗访督查5次,提示14次,通报2份,解决实际问题21个;落实生态环保问题整治,完成32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完成58座小水电清理,跟踪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确保问题无反弹;强力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启动南江河等4条主要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推进涉河项目动态信息台账管理,持续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发现并解决问题30个;严格水资源管理,编制和落实水资源综合规划。落实水功能区监测,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水用户清理,全年办理取水证照82个,有效管理在线取水用户82家。对辖区内取水用户按年下达了计划用水,按季度核定水量,并按时移送税务部门征收水资源税。切实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全面对县内464处取水工程(设施)管理权属、工程建设和运行、取水许可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完成电站清理58座,并完成平台数据填报和《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报告》编制,32座小水电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已完成整改销号。完成14项节水制度落实,完成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等10项节水管理任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格局。

聚焦改革创新,推进水利建管机制不断深化。一是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建设机制,实施农业水价改革井坝水库灌溉面0.5万亩,基本完成渠道防渗和计量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管制度改革。以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狠抓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合同、质量、验收、资金及运维管理,与系统项目业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化合同约束。同时对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坚持警示集中约谈。全覆盖开展水利在建项目质量安全巡查1次,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次,开展扶贫领域项目资金监督检查1轮次,对发现的各种建设问题和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专题通报,并督促落实整改,有效的保障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三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水利行政事项“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和“四办”,发布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纳入省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实行,不断优化行业服务,全年办理行政许可57件,征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入库144.4万余元(含水土保持补偿费112.49万元),无线下运行事项发生。

聚焦防洪度汛,实现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圆满完成。一是扎实抓好防汛安全。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水旱灾害防御为主,落实全县311处山洪危险区及141座水库各类安全责任人1700余人,对全县58个点位视频监控、209处预警广播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开设防汛知识宣传电视专栏,召开相关培训会1次,充实5个县级储备库物资,联动检查发现并整改18个乡镇相关问题,排除全县141座小型水库山洪隐患。二是扎实抓好工程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年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6次,开展岁末年初、夏季高温、汛期等各类安全大检查工作6轮次,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发现各类在建工程、水库、水电站、供水站安全隐患风险点100处,发现并解除安全隐患6个,并按月填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及时督促完成整改,全年水利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聚焦法治引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一是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河道砂石管理等6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在自身管理范围内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和行业治乱,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全年召开宣传动员及部署会议20次,线索黑恶线索摸排15条,移交2条,解决问题40余个,打击成效凸显,有效的确保行业稳定。二是创新开展普法教育。积极通过会前学法、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干部职工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扶贫日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媒介宣传、现场宣传、普法进校园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深入开展涉水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形成了浓厚的普法氛围。三是严格逗硬水政执法。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打击相结合,重点排查与专项取缔相结合”的措施,以河湖清“四乱”为重点,严肃打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和企业,依法规范涉河(水)建设和河道管理。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10余人次,查办各类涉水涉河违法案件13件,依法拆除到期砂石企业3家,关闭拍卖到期砂石厂2家,办理涉河涉水案件13件,行政处罚款18.434万元,规范设置审批入河排污口11个。同时,制定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方案,全覆盖检查生产建设项目,查出涉嫌违法34个,提示整改21次,追缴和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2.49万元,查处8个违法行为(其中2个违法案件),督促验收6个,梳理督促整改2018年疑似“未批先建”项目56个。四是及时回应社情民意。密切关注民生需求,通过信访局和环保局交办信访件、12345热线、信访系统平台、县长信箱、网络论坛等途径收集群众来信来访5件、办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7件,所有情况均在规定时限办结,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社会各界普遍满意,有效提高社会满意度。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