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湖南衡阳市蒸湘区:产业扶贫“种”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19-01-31 15:40: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邓小保 通讯员 陆意 翟瑜 张晓玲)“以前有病在身,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生活困难。现在村上帮我们种上菁香桃、黄桃、猪血桃,一年下来也能赚好几万块,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这得多亏区扶贫办和工作队的大力帮扶。”站在桃林丛里,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的贫困户王文祥乐呵呵地说道。

王文祥系临江村新屋场组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与其弟都有病在身,需长期服药治疗。昔日居住条件较差,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其改善住房条件,区、镇、村三级联动帮助其修建新房,并打水井帮助解决饮水问题和农作物灌溉问题,2016年又送桃树苗帮助其发展产业,种植桃树30余亩,并派专业技术人员适时上门指导,实行产业扶贫。现已果树成林,王文祥喜笑颜开。

据临江村村支书何尚明介绍临江村是由原黄花村和灵山村合并而成的,属于蒸湘区的偏远山村。2014年黄花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当时的黄花村耕地面积1540亩,林地面积2700亩,有效灌溉面积980亩,土地多是被俗称为“见风消”的紫色页岩,是典型的干旱死角。19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522人。贫困发生率达26%。

2015年,黄花村与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灵山村合并,更名为临江村。为解决“贫困村”脱贫摘帽,缩小两个片区的贫富差距,区扶贫办协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深入全村各组进行了详细调研,因地制宜确定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一是要想富,先修路;二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三是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

思路决定出路。蒸湘区委、区政府整合各类资金,召集相关部门吹响了脱贫摘帽的“集结号”:2015年—2016年共硬化公路9.1公里,组组通公路,公路入户率达90%以上,2017年又将原来的灵山大道延伸拉通至黄花桥,解决了原来黄花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引进映华林果、荣联、天工开物、泓雅生物科技等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驻临江村,“雨母菁香桃”“金雁”“湘雁”“雨母鲜”“雨母良品”等一批农业品牌相继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就业,务工工资每天最少60元以上。

同时依托雨母山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雨母绿道,完成通道绿化8.13公里,植树10000余株,种花草2000余平方米。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园。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确保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在贫困户集中的黄花片区,针对当地紫色页岩的土壤弊端,利用菁香桃较耐旱但不耐涝的特点,将2000余亩的荒山、空地打造“桃花缘”项目,按照早、中、晚熟期桃树品种合理搭配,以菁香桃为主打品种,附带黄桃、红脆桃,建设“一村一品”桃花专业村。目前,已经完成700亩桃树苗的种植。“桃花缘”项目彻底改变了临江村“黄花”“灵山”两重天,一个村两个样的尴尬面貌。

责任编辑:刘 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