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蒋勋功:“枪手”

发布时间:2020-06-17 01:25: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本文虚构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请勿对号入座)

门前的柳树,叶子枯了又长出新芽,这样的轮回一转眼又是三茬了。

“唉!”他靠在柳树干上情不自禁地深深叹气。

那年,他大学毕业。在同时回县的大学生中,他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分配的时候,县教育局局长专门找了他。这局长年纪看起来不大,佝偻着腰,戴着的近视眼镜镜片像酒瓶子的底那么厚,老态龙钟的样子,滑稽得差点让他笑了出来。

“你呀,先去县一中当教师。三年后把你调回局里来”。冰冷的语气,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也是的。他明白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嫩着呢!局长在他面前简直就是一座神,一说出来的话就像下“圣旨”。能够被待见,已经够长脸了。还有承诺可回局机关,前景诱人。不是一般的看得起呀!

幸福从天而降,他甚至满足得有些陶醉,眼角挂起了泪花。除了说感谢,此外没有多说一个字。

就这样,他兴高采烈地去了一中,任语文教师。

去的季节,七月流火。县一中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小镇。校内绿林掩映,环境优幽,远没有县城的燥热和喧嚣。

开始,他挺喜欢的。以他的成绩,当一名教师轻松自在。因为在这里根本没有“新学期 打算,”和领导同事之间就没有了计较,关系融洽。教学生也有成就感。

新鲜感过去后,当教师的单调、寂寞,小镇的冷漠他渐渐感到不适应。尤其看到有的同学进了机关后,活得远比他滋润,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他明白,当一名教师不太可能走上仕途,他志不在此。尽管教师是不错的职业,也很光荣。

当年局长的承诺一直在鼓舞着他,有了那句话,他才有盼头。

日子天天过,掰着手指头算。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眼看3年已经过去了,以为熬出了头,可一直没有任何动静。也去找过局长,局长慈祥友善:“再等等,正想办法”。不拒绝也不行动。

他明白,这样等下去,或许就是一辈子。

可机会在哪?这年头,没背景,没关系,寸步难行。何况教师进机关这事不简单。他苦恼,他郁闷,他惶恐。苦苦等待机会。

那夜,他一个人躲在房间喝闷酒,借酒烧愁愁更愁,憋着一肚子的话无处诉说。

“砰,砰”有人敲门。他一愣神,这会是谁来找呢?因为清高,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找他。磨蹭了一会,还是挣扎着走过去打开了房门。

房间的灯光有些模糊,喝多了酒眼有些花。看了来人半天,这才想起是高中的同学。

“咦?那阵风把你吹来了?”他不招呼客人却好奇地问。

见他这个神态,客人已经知道他有几分醉意。也就着话回过去:“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贵府来。怎么也不喊我坐坐?”

“对,对,你看我,请坐请坐”他让客人坐下,顺手倒上一杯酒。

两人喝着喝着聊开了。

果然,同学这是真有事才来找他的。

原来县政府办招考一名文秘人员,要笔试。这同学有背景,答应给机会,可担心笔试过不了关。而这笔试也不难,就是让写一篇文章,实际是给了很大的空间。这同学笔头子实在不怎么的,抄又怕露馅,写又写不好。情急之下想到了他。他中文系毕业,又在中学教语文,笔头子硬。他写出的文章肯定没问题。同学也不瞒他,借着酒兴,一五一十,竹筒倒豆子,不管是能说的和不能说的,反正都说出来了,只要他答应就行。

他听了,心里先是一惊。自己怎么就没有这么个机会呢?这简直就是“量身定做”,太容易了。自己苦苦等了这么多年,连个泡都没冒。命运对自己太不公正。接着又是一喜,这何尝又不是个机会?说不定走上好运了。

他是这样想的:同学要他帮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内容不限。那我就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不写别人,就写自己。借这个机会把自己推销出去。有人看中,不就时来运转?

一仰脖子,一大杯酒几乎是倒进了喉咙。他一口应承同学,一拍胸脯:“好说,此事就包在我身上!”当然,内心的小九九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会者不难,何况写自己的事,才一天时间。一篇记叙文就写了出来。题目是:“记县一中优秀青年教师XXX的二三事”,这名字是他的,事是他的。文笔优美,事迹感人。他自己倾注了心血,费了功夫。

同学千恩万谢,想也没想,就把文章交了上去。

这样的文笔人见人爱,同学毫无悬念地进入县政府办。

他像猎人在等待猎物一样,耐着性子静静地等待机会。

机关工作大多涉及到文字。这同学进入政府办不久,就安排作会议记录。作了记录后还要稍作整理。政府办主任头次看了同学的材料,就有些不悦,批评道:“什么乌七八糟!你是怎么整理的!下回注意。”以为同学是不认真所致。直至第二次第三次,连续多次都不是那么回事后,主任这才引起了警觉,觉得这中间肯定有蹊跷。

把同学叫到了办公室直接问:“你报考的那篇文章到底是谁写的?”没给同学好脸色看。

同学本来就心虚,预感着要出事,听主任问得这么直接,全身抖得像筛糠一样。开始还想继续瞒下去,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吞吞吐吐:“这,这,这......”一连说了好几个。主任脸耸拉下来,一掌拍在桌子上,大发雷霆:“都到了这个份上,还不说实话!”

同学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场合,脚一软,差点瘫在地上。一看再也瞒不下去,只好如实交待。说出了他的名字,文章是他写的,写的也是他自己的事。

听这一说,主任的态度缓和下来,放低声调对同学说:“你可以继续留在这里,不过得换其他工作。这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说出去。”因为主任也知道,同学背后有人,何况已是既成事实。退也退不回去,只有作罢。

殊不知,这主任却是个爱才惜才之人。一眼就看上了他写的文章,喜欢得不得了。笔试这个人作了假,但却发现了人才,意外的收获。

于是,主任亲自带队去县一中考察。一交谈,心里就有底了。办公室正需要这样的笔杆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拍拍他的肩膀:三天后到县政府办报到。

喜从天降,喜极而泣。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容易,这么快。

原来他也只是想,他写这篇文章,宣传自己,让别人有机会认识自己,制造点影响力为调动创造条件。未承想,直接上位,省了过程。

给别人当“枪手”,自己直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毕竟有些意外,他当初想都不敢想。

离开学校的那天,他久久在门前的柳树下徘徊。

摇曳的柳条上满是嫩绿的新叶,轻拂着他的脸,他也是醉了。

一场意外,为他开启了生活的另一扇门。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