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法医当上“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2020-08-12 21:44:18 来源:中国报道

李星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帮扶措施

李星在指导贫困户采摘金银花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何亦恒 报道)“驻村不到两个月,原本白白的脸就晒得黢黑。”驻村第一书记李星回到院机关办事,大家总会注意他那张脸。

李星是四川省南江县人民法院法医,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不到23岁,如今已驻村将近2两年,说起脱贫攻坚,他总是滔滔不绝,哪一户有多少人,享受什么政策,目前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他都了然于心。

石滩镇铺垭庙村地处秦巴山区,因长期缺乏支柱产业,不少村民生活比较困难。“只有摸准实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这是他入村后说给自己的第一句话。为了拉近和村民的距离,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需求,李星同志将村委一处闲置房屋改造成驻村工作地。每天清晨傍晚总能看到他出现在村民门口的小路上,与群众唠家常,倾听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短短一个月时间,铺垭庙村贫困户都认识了这位“90后”第

一书记。不足一月,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全村114户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耕地、产业、就业、收入来源情况及全村发展存在的困难和短板。

在吃透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李星联系各帮扶单位、石滩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共同制定了铺垭庙村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确定了已脱贫村防返贫、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明确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单位的工作职责,积极推动扶贫工作机制政策“联抓”、成效“联管”、进度“联推”的共建共管工作格局。制定精准扶贫入户推动机制,定期协调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每个月入户走访2次,每周召开驻村工作队例会1次,以保证帮扶工作的实时动态展开。科学分析村内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缘由、生活主要收入来源、政策享受情况及帮扶成效等,因户施策,制定“1户1策”帮扶计划,征求各方帮扶意见,弹性、动态修改帮扶计划,使帮扶措施落地生效。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持续稳定增收是李星牵肠挂肚的事。受疫情影响,铺垭庙村外出务工人员同比大幅下降,不少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在疫情缓解后,李星同志积极协调村两委及镇卫生防疫部门为计划外出务工人员及时办理健康证明,确保务工人员顺利外出。主动对接县就业局、各帮扶单位及本地企业,根据未就业贫困户本身条件,介绍合适其本身发展的就业岗位。其中,提供村公益岗位6人,每个月500元,推荐本地建筑工地务工15人,每月2000元,推荐县外务工37人,每月3000元。

“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劳动力差的村民,他们才是扶贫路上最离不开我的人。”针对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李星联系帮扶单位省路桥采取“养殖大户+合作社”模式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项目,由帮扶单位省路桥出资,贫困户自己出力来带动发展养殖业,目前铺垭庙村已建成8个土鸡养殖大棚,带动50户贫困户散养土鸡,拓宽增收渠道。

日前,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组对铺垭庙村的帮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目送着工作组人员远去,李星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下一个征程又开始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常说“帮扶干部不能纸上谈兵,要结合每一户实际,帮扶措施要精、准、狠,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正是“90”后青年干部应该有的模样,看似稚嫩和弱不禁风的他,用实际行动和真心感动了村民,村里人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用青春在偏远的大巴山里默默耕耘,用一项项工作成效书写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和法院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