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谢洁银 报道)如何有效地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减少薄弱村,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湖南省常宁市在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趟出了一条较好的路子。
建立“3+1”村级组织体系。364个村全部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管理,强化了村级组织的经济运营职能,集体经济重要性、话语权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等任务,设立人口股、土地股、农龄股、资金股、贡献股、扶贫股等6种股权。开展折股量化,实现“村民变股民”。新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31个,累计实现分红856万元。
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总结推广了“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松阳、城东等134个村利用城郊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物业经济,2019年创集体经济收入244万元。狮园、东白等106个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业、养殖和旅游服务,2019年创收204万元。石山、尹桥等91个村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参股,2019年创集体经济收入288万元。桐江、官水等108个村流转土地40多万亩,引进农业企业30多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家,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266万元。杨家湾、南坪等14个村通过提供小区物业、市政管理、基础建设、社会养老等服务,2019年创收35万元。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