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资一帆 报道)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在湖南省耒阳市第三中学教师杨翠萍的备课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话。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让杨翠萍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扎根教育教学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别样的精彩。她先后获得了耒阳市教学能手,耒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耒阳市最美女教师,衡阳市教学比武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生心中的“妈妈老师”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你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真心听从你。”对于如何教育好学生,担任班主任多年的杨翠萍深有体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杨翠萍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上的闪光点、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激励、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还记得在她的班上有个叫谷文豪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总是迟到,早餐经常是站在走廊上吃方便面。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细心教导,并联系家长一起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成效显著。学生习惯有了很大改善,还和杨老师成了好朋友。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杨翠萍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们。在她的班上有这么个孩子,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家里有个姐姐在耒阳师范读书,平时就是姐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弟弟生活,家庭条件极其艰难,杨翠萍得知情况后,经常去他们家家访,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开导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孩子有烦恼的时候,就像妈妈一样爱抚他们,让他们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在去年的一次家访中,这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道“杨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
杨翠萍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那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多年来,在她所教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个男同学说“老师,你还记得吗?当年我把你气哭了,但是我非常喜欢你,只有认真的老师才会这样对待我们,我很感激您”。
教研战线的“排头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从教24年来,杨翠萍深知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结下了累累硕果。
—— 2008年教学设计《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荣获衡阳市一等奖。
——2009年课件比赛《消费及其类型》人和衡阳市二等奖。
——2010年说课比赛《亲子之间》荣获衡阳市一等奖。
——2011年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荣获衡阳市一等奖。
——2014至2016年参与承担的课题《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人文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获国家一等奖。
——2019年撰写的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发表。
——2019参加衡阳市“立德树人”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
青年教师眼中的“热心人”
“杨大姐是个热心人,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对我们这些新人她总是不厌其烦的予以帮助和支持。”面对记者的采访,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黎双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青年教师既年轻又有活力,对新事物理解吸收的快,新课程改革更是给了他们展示个性的用武之地,但由于教学经验少,一些青年教师一时无法把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来。每当此时,对教育事业怀着满腔热情的杨翠萍便自觉的做起了“传帮带”的工作。黎双老师刚来学校的时候,上课声音小,比较羞涩,思路有些打不开,课堂把控能力有所欠缺。杨翠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她分析教材,指导教案,像大姐姐一样,从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她很快的进入角色,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像杨翠萍这样的“热心人”,耒阳市第三中学的许多青年教师很快就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这要感谢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去年的衡阳市十佳教师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李满英老师由衷的说道。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