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主动作为 勇于创新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湖南常宁市胜桥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20-09-02 23:12: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衡阳市委组织部领导调研胜桥镇村级集体经济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王芳勇 报道)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胜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底,全镇已全部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其中村集体经济达20万以上的村有2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个,5万—10万的村有5个,其余的村以全部超过1万元。到2020年底,全镇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全部实现“四有”目标。

一、大胆探索,盘活土地资源

胜桥镇拥有3.1万亩水田和3.6万亩林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种养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但因存在承包方与农户逐户签订合同难度大、集中经营困难、农户田租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面对这种现状,胜桥镇从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破题,围绕“资产变股金、资源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目标,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成员按保底分红+盈余分红的模式进行运作,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把70%的土地流转到村级集体组织,再由村级集体组织以略高于市场价格付给农户租金,确保农户租金得到保障;剩下30%的土地,结合各村实际重新分区域规划,交付给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自主经营。国家粮补、直补依然归农户所有,给村民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目前全镇通过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面积达2万亩,共为农民增收180余万元。

二、社企带动,激发资源活力

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全镇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现状,引进龙头企业或特色种养合作社,并将集中流转的土地入股企业或合作社进行分红,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尹桥村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农户流转进来的530亩连片耕地,入股到竹叶塘现代农业合作社发展稻虾养殖,每年保底分红300元/亩,共15万元,今年实现盈余分红5万元,原来田租150元/亩,成员增加收入7.5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留田村将从农户流转的280亩土地,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种植特色油葵,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利14万余元。目前胜桥镇有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流转土地,通过掌握的土地资源入股分红和自主经营,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创收达到300余万元,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增收20%以上。

三、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

在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时,各村发展的路径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不一样。为此,在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努力寻求符合本村实情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管理模式上,如渣石村创建了50亩三华李基地,为了方便管理,采取了委托乙方管理的模式,乙方全权负责十年内三华李基地的经营管理,乙方在三华李未挂果创收前,按照每月每人24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挂果创收后,第一年,按毛收入的20%支付给乙方;第二年按15%毛收入支付给乙方;第三年至第十年按10%毛收入支付给乙方做管理费。这样既解决了村里没有时间管理的问题,又提高了乙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经营模式上,2019年,渣石村果农种植的皇帝柑,因销路不畅,导致产品滞销,面临果子腐烂、果农亏损的窘境。渣石村以村级合作社的名义全部收购,再通过打开销路,成功解决了产品积压滞销的难题,又通过市场差价帮助村集体创收14万元。

四、农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镇围绕休闲农业、田园开发、泉峰冠观光旅游等优势资源,做好农旅结合文章。目前,该镇结合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立了千亩向日葵、千亩荷花、千亩彩稻、万亩稻虾、万亩油菜等产业基地,做响了彩色油葵、芙蓉莲子、官坡贡米、富硒彩米、胜桥后洛豆腐、糁子酒、油茶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各个基地在每年的花期或成熟期,每天吸引游客达到2000余人,成功打造一个集民俗风情、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观光旅游田园小镇。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带动了当地“老九碗”、胜桥糍粑等特色美食和民宿等各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真正让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