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水通了,路平了,墙美了,湖南衡阳市珠晖区白渔潭社区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19-02-28 12:01: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唐兰荣 报道)水通了,路平了,墙美了,生活环境跟城市接轨了……2月26日,记者走进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白渔潭社区切实感受到了“三清三建”提质改造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白渔潭社区是原白渔潭园艺场职工的安置房小区,有219户居民。近两年来,白渔潭社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广大居民作为创建工作的主角,真正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了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过程。在社区改造提升工作中,“共同”二字是关键和核心。白渔潭社区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多方听取居民的意见,评议改造项目,确定建设方案。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评,做到群众满意才通过。

先民生再提升,小区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关注的点上去发力,把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珠晖区衡州路街道白渔潭社区 支部书记陈修云向记者介绍,他们一开始就着力解决小区“无、破、乱”的问题,从无到有,通过引入自来水管道、增设运动设施、新建休闲广场等,解决基础设施缺失问题;修破如新,对小区道路等进行翻修,铺上沥青,还安装了路灯,解决道路破损等严重影响小区外观的问题;变乱为整,对小区乱搭盖、乱堆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治理,还居民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在社区“三清三建”中提质改造小区道路460米,油化道路3600米,铺设给水管网11180米,排水沟渠370米,挡土墙185米。

“以前总觉得自己住在农村,居住环境老旧而破烂,很多人到这里来都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衡阳。现在我觉得自己是城里人,生活环境跟城市接轨了。”今年43岁的余国平,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他说,以前这里都是果园山林,道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走就扬沙飞起,雨天一走满脚泥,居住的都是平房,吃水就出来挑水抬水,去的厕所都是旱厕,不干净,气味也不好闻。如今,经过社区提质改造,居民享受着“水沟通了、管网齐了、墙面美了、违章建筑拆了、推窗见绿了”的可喜变化。

据悉,为了搞好居民自治,社区还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扶贫、助学、济困、义诊和文明劝导、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和带动社区群众参与,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100次。

责任编辑:刘 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