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广东“世界大豆加工厂”领航构建中国食用豆大循环

发布时间:2020-09-23 09:31: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九龙峰林小镇开幕式现场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罗昌玉 报道)9月22日,是全国农民丰收欢庆的大日子。广东清远英德九龙峰林小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豆专题“农民丰收节”。整个活动现场没有华丽的装饰背景,到处挂满了株株超百荚的大豆植株,120多种豆制品香气弥漫飘荡,客家豆腐1700年的文化演绎和18大类60余种新型技术同台演艺“入木三分”地诉说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技术进步,湾区“豆三代”故事的演绎,引发了大家对“未来谁种地”和“如何种地”的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湾区签约仪式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黄斌民副厅长、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杨佳副主席、清远市人民政府雷玉春副市长,以及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全国专用大豆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城商联、广东省博士团、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主体联盟、广东省农业律师联盟、广东省科研院校、广东省委办公厅驻河头扶贫工作队、清远市和英德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1800余名当地村民、乡土专家、返乡度假乡贤等参加了盛会。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黄斌民副厅长讲话

本次大会上,广东“世界大豆加工厂”年加工2500万吨大豆稳控全国1/4总量的统计信息成为了最大的“冲击波”,刷新了大众认知。会上,首批加盟的土地、资金、专利、技术、设备、市场等要素资源估值超17.28亿元,多以股权形式参与共建开发。

湾区豆腐小镇落户英德峰林小镇

“豆世界”、“微豆”、“长沙泛龙”、“威而信”、“村土派”等来自全国11个省区的166家涉大豆产业、文化、科技的企业家、科学家抱团加盟,并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奠基仪式。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刘玉涛接受媒体采访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决定把“湾区豆腐小镇”作为中国大豆产业科技要素交流交易的长效落地平台。“豆品豆食”演艺体验区还专设了“东西部协作”、“南北区合作”、“扶贫特产交流”等特展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豆制品美食展演区。正所谓,“小豆链动全球”,湾区大市场撬动大豆产业科技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构建与合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黄斌民副厅长、清远市人民政府雷玉春副市长

大豆起源于中国,有着5000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可贵的蛋白质源,自淮南王刘安炼丹创制出豆腐至今,中华民族代代传承创新,演绎出了近万种豆制品及膳食文化,是中国餐桌上的标志性食品。大豆及豆制品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和医学家推崇的保健食品。据统计,大豆通过食物链传递供应了人类70%左右的蛋白,我国45%左右的食用油是大豆油,其意义之深远可见一斑。为此,中国于2019年专项发布“大豆振兴计划”。目前,中国每年需要1亿吨以上的大豆,国内只能生产自给18%左右,主要用于餐桌上的豆制品加工供应。今天,中国豆制品已经像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英文中的“豆腐”直接就是汉语拼音“Doufu”。

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林接受媒体采访

英德市九龙镇是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清远市委市政府重点联合打造的农业农村改革试验点,也是广东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队的派驻点,多年来通过引进碧桂园企业主体,为当地培育了系列“造血型”产业项目,党建与经济发展工作深得当地村民的信赖与称赞。九龙峰林小镇是个三产融合的新育平台,是近年来清远市乃至广东省重点打造的集“生态保护与开发”、“产业融合与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科技示范与科普”、“党建引领与创新”的综合示范阵地。短短4年内,已经打造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广东4A级农业公园,每年吸引天南海北360万人前来度假养生,让原来喀斯特地貌的边陲小镇华丽转身成为全国“网红打卡点”。九龙峰林小镇的迅速成功引发业界的惊奇与好奇,其中关键绝招就是让留守农民成为“合伙人”,农民把土地汇聚交由小镇规模化生产管理、旅游开发,把老屋链接给小镇做个性定制农家乐,把留守劳动力输送给小镇务工,农民除了“合伙人”分红,还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配套经营创收。除此以外,每年小镇都会拿出200万元作为村集体生态保护、环境维护、道路养护的奖励金。这种“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建共享共富”模式已成为业界典范,更深受百姓拥护与赞誉。因此,本次盛会特意选在清远英德九龙峰林小镇举行。

这是一场农民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全国农民的节日! 在九龙峰林小镇组织的这场盛会上,省市农业部门专门邀请了“乡土专家”和各级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出席,妇联部门专门组织了“巾帼种养能手”参加,扶贫工作队带着脱贫农户和代表产品前来参展,九龙峰林小镇周边村落里的“老农民”和园区聘用的“新农人”也都盛装出席。一路望去,田野中采豆的、山坳间唱山歌的、舞台上演绎的、会场上打节拍的、厨房内挥动大勺的、展场上DIY体验的……个个脸上洋溢着纯朴甜蜜的笑容,这是他们的节日!开幕式上,既有年近八旬的“老农民”,也有返乡创业二十岁出头的“新农人”,他们素面登场,以爬犁、锄头、大豆、豆腐等为道具演绎劳作、歌唱丰收、颂扬改革,让不同年代的人都心灵振颤,仿佛一下回到了儿提时代的农村。“豆三代”的集中登场鲜明对比的刻画出农业科技的代代进步,骤然让开幕式达到高潮。

这是一场产业盛宴。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一大批的大豆产业主体,横贯大豆产业全链条、纵贯中国南北全域,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天、厨帮、李锦记、圣丰等知名品牌,还有一大批行业老将和新锐,例如中油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科华大功能农业、黑龙江富民种业等种子、肥料、农药、机具等“投入品”经营企业;有珠海微豆酸奶、清远广九食品、北大荒中垦(广东)食品、嫩江市翔隆等豆产品生产企业;有长沙泛龙食品、山东豆黄金、广东碧泉食品科技、广东阳帆食品、长岗坡渡槽、五月红、广东豆本营、广东百家鲜等豆制品加工企业,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万人迷科技、广东便捷神科技、深圳市点筹互联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合拓所等一大批金融、物流、商流、法律配套服务平台。真可谓“群英荟萃”、“跨界衔接”、“串珠成链”!

这是一场文化盛宴。客家人是个特殊民系,祖上很多是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名门望族,因躲避战争杀伐,历史上多次大规模迁徙,最终汇聚到南方山地繁衍生息,多居山地、交通不便,故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正是这个原因,也让很多沿袭传承的中原文化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豆制品传统工艺就最具有代表性,其中英德市最具盛名。本次大会上,英德客家村民用祖辈传承的古法工艺向大家演绎了“卤水豆腐”、“腐竹”、“豆豉”等的制作流程,让大家穿越千年鉴赏了古法魅力与真味。前来参会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饶有兴趣的发起了参会豆制品的品质盲评。除了加工文化,大会还专门采集了30余种五彩斑斓的豆,专门粘贴出四季、十二月份、二十四节气等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豆画”,不但向大家传播“盛唐豆画”、“四季五谷”、“节气农时”文化,而且通过“稼穑之艰”向大众倡导“节约餐桌”的良好风气。

这是一场科技盛宴。当前,英德九龙峰林小镇周边3000余亩大豆正进入丰收期,抬头望去“漫野尽带黄金甲”,好一派丰收景象。种子是农业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成就一个产业。九龙镇3000亩大豆主栽品种“华夏3号”、“华夏9号”、“华夏10号”是为豆腐、腐竹等豆制品专门选育的新品种,一般亩产400斤左右(全国平均250斤),蛋白含量在42-47%之间。这几个品种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主持培育的新品种。从1995年至今,年海教授团队先后选育出28个南方优质大豆品种,其中不乏“高异黄酮”、“高锌”、“富硒”品种,如2020年国家审定品种“华夏14”亩产296.59公斤,蛋白质含量45.40%,还为广东豆豉选育出了“华夏16号”专用新品种。二十多年磨一剑,该团队也因此被业内赞誉为“中国大豆种业南方芯片”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产前”科技对应,华南理工大学组团重点展演了“产后”科技。华南理工大学是我国食品科学研究和科技转化的知名高校,特别在大豆蛋白精深加工领域深耕数十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项。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展示的全组分豆腐制造技术、大豆分级重组技术、制造新型豆制品技术以及植物肉生产技术等让游客眼前一亮,扎堆围观。据华南理工大学郭新波副教授介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至4倍,目前大豆可被精加工成低聚糖、皂苷、卵磷脂、异黄酮等3000多种产品,很多产品的增值将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100倍,有的甚至可达1000倍。除了广东科研机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三个团队都参加了本次盛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远红外测试技术一直是我国卡脖子问题,进口仪器20-60万。针对这个卡脖子问题,我国著名光谱专家、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先驱、中国第一次核爆炸光辐射测试功臣陈星旦院士八十六岁高龄成立广州星创众谱公司专门攻关该难题。2018年新产品研制成功,仪器精度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仅5万元左右,该产品的展示一下汇聚了大家的眼球。开幕式上,“千年传承”传统工艺和“科创未来”新型技术的同台对决与演绎,让很多人感叹生活节奏的变化之快!据统计,本次大会共“线下”展示了国内18大类60余种新型技术和“线上”展演了国内外11类19项技术(工艺)。其中,特别吸引眼球的当推大豆酸奶、直冲豆花、豆奶布丁、豆沙月饼、豆芽机、家庭发酵罐等与都市快节奏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产品、新机具、新工艺,活动一天就抢购空了1.2万只珠海参展的“微豆酸奶”,让会务组措手不及。

这是一场产品派对。据统计,本次盛会共汇聚了天南海北以豆为原料的饮品、干品、精品280余种,除了黑豆腐竹、古法酱油、豆豉、豆干、豆泡等常见大豆制品外,花生、绿豆、红豆等其他豆类食品、礼品,如“黑花生奶昔”、“绿豆糕点”、“红豆薏仁”等商品也“搭车”亮相,五彩斑斓的豆制品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因为参展产品(食品、礼品)等种类繁多,“豆品豆食”展区还专门分列了“东西部协作”、“南北区合作”、“湾区菜篮子加盟”、“一带一路交流”等几大板块特展,以期定向引导资源链接、要素嫁接。展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除了“摊主与游客”的互动,还交错延伸出很多“摊主与摊主”的合作,广东佛山“豆世界”的豆腐花与湖南长沙的“村土派”的豆豉胖头鱼现场“联姻”组合成了“豆花伴侣”,广东威而信热泵干燥机与广九食品携手成了上下游合作伙伴。东西部协作区的“霉豆腐”、“豆沙月饼”、“麻辣豆棒”等一大批豆制品特产直接签约进入广东“便捷神”、广东沁田农业、广东马马先社区直供体系。因疫情原因,“一带一路交流区”只能通过线上展演东南亚国家的豆制品美食工艺。22日晚上,小镇灯火通明,参会企业代表举行了“串串烧”接龙推介晚会,一直喧腾到深夜。

这是一场珍馐盛宴。开幕式上还专门设计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豆腐四季全宴”演绎,随着身着古装、以四季分类、节气标识的客家姑娘走马灯式的上菜表演,24种不同豆腐菜肴让观众大开眼界、大呼过瘾,欢呼声此起彼伏。“豆腐全宴”、“美食派对”、“客家山歌”等让参会观众一饱眼福、耳福后,大会还提供了120余种豆制品美食,以客家食品居多,让参会嘉宾大快朵颐、一饱口福、记忆深刻。“今天是农民的节日,我们这些餐品并没有请高大上的城里厨师,而是动员、组织了我们十里八村办红白喜事酒席的乡村厨子来献艺,当地食材、客家特色、农村本色,老少爷们一起过节”。九龙峰林小镇的负责人韩勇自豪得向大家介绍,“省委省政府倡导的‘粤菜师傅工程’我们九龙峰林小镇是坚定的实践者,本次大会结束后,我们小镇将以‘豆’为媒,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理论,陆续推出系列豆腐全宴”。据负责会务的姜林透露,22日丰收节之前的两周内,小镇就已经开始推出了“豆品豆食”系列早餐,意想不到异常火爆,除了现场品尝,很多还要冷藏带走,这为景区“餐饮+礼品”的运营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路。

湾区豆腐小镇落户英德九龙。

22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一场别具一格的奠基仪式在九龙峰林小镇举行,来自全国大豆产业的科学家、企业家、要素平台共同参加了“湾区豆腐小镇”的奠基仪式。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号子,几台挖掘机轰鸣启动,众嘉宾挥锹培土,由166家企业法人(个人)结盟共建占地23亩的“湾区豆腐小镇”首期工程正式动工。首期工程中包括了“九龙豆食屋咖”、“世界豆制品美食大观园”、“中国大豆产业科技交易系统”等版块平台。据“湾区豆腐小镇”负责人透露,二期工程拟依托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设“华南大豆科创中心”、“大豆博物馆”、“豆类功能食品研究院”等科研、科技、科普平台。

22日下午,由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博士团联合主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交易大会”在九龙峰林小镇大会堂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代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通报了科研科技进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郑奕雄教授代表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通报了体系科研科技进展,华南农业大学方祥教授代表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报了科技孵化转化进展。之后,经前期几轮精选脱颖而出的9项技术和5宗要素予以路演预挂牌,省建行、省农行、省交易集团等金融单位和十余家风投平台参加了科技交易大会。初步统计,本次大会除了专利、技术交易(预挂牌)外,再加上链条供销嫁接,撮合成功的合作(交易)总金额共达到7260万元(不含土地类要素)。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