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

讲好家风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祖孙三代铸军魂

发布时间:2020-09-27 23:18: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我的老家坐落在湖南省衡南县一个小山村,今年我的儿子大学毕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标志着我们家祖孙三代实现三代军人的梦想。

我的祖父育有三儿三女,我的父亲年龄最小,排行老幺。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仅靠祖父一个人的劳动力养活全家,生活实在艰辛,随着伯伯、姑姑年龄增大,三位伯伯逐渐走向了工作岗位,姑妈也出嫁了,可祖父年龄也大了不能劳作,但父亲年龄还小,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平时吃不饱,就去莲花塘水库挖莲藕,下小河捉鱼虾充饥,所以父亲显得偏瘦。等父亲小学毕业后,祖父就要我父亲当兵,那时候,农村的伢子要想吃饱饭并想有出息,当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父亲欣然答应,其实在父亲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当兵的念头,于是,父亲就背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年迈的双亲,走进了军营。父亲分到福州泉州部队,这一走就是八年时间,父亲从小就吃过苦,知道生活不容易,他非常珍惜部队的时光。虽然个子比较小,但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平时军事训练也非常刻苦,脏活累活争着干,训练之余也坚持学习,由于父亲的刻苦努力,年年被评为“优秀战士”、“训练标兵”、“五好战士”,也被部队选拔为驾驶员,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转为了志愿兵。父亲也主动报名参加了对台作战和炮击金门战役。在部队第八个年头末,组织安排父亲转业。虽然父亲很是留恋部队的生活,但父亲二话没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当时转业有三个单位供父亲选择,一个是衡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另一个是湖南一厂(兵工厂),再一个是衡南县供销合作社,父亲最后选择了供销社做一名汽车驾驶员,当时三塘区供销社只有一台经常发动不起的卡斯车和一台已报废的卡斯车,父亲到位后,就把旧卡斯车修好,还把那台已报废的卡斯车利用起来,全国各地买零件,硬是把一台已报废的卡斯车重新组装了一台新车,确保了供销物资的供应保障。父亲在单位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我母亲生活在农村,但组织上鉴于父亲的突出表现,要把我母亲农转非安排工作,但父亲却毅然拒绝,把工作机会让给别人,所以我家一直是个“半边户”。父亲在40多岁因公负伤退休,他选择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回到南浦,虽然退休了,但父亲一直劳作不止,带头开荒了两座荒山种果木树,搞加工厂和特色养殖。父亲今年已76岁了,早两年他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用煤气不方便,于是就开始了煤气配送服务,父亲虽然年事已高,身子骨也没有过去硬朗了,但他依然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为周围方圆30多里的老百姓搞好惠农服务,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赞誉和爱戴。父亲常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是部队培养了我,我无以回报,只能在有生之年为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不管在部队和地方,父亲都始终保留着一位军人的崇高品格和军人情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我记得我家有一个破旧的大木箱子,里面全部是父亲在部队学习的书籍、笔记、书信、军功章和毛主席纪念头像,我小时候经常偷偷把木箱打开来看里面的东西。虽然我老家的房子经过几次拆建,但父亲始终把那个木箱保留在那儿,没事时也经常看看。我深知那是父亲最宝贵的东西,那里有他青春的足迹和他的全部梦想,父亲也时常给我讲那段从军的历史和他部队的故事,他也鼓励我作为一个男人就要去当兵,到部队去锤炼,接受部队的教育和熏陶。从那时起,我便萌发了长大一定要去当兵,接过父亲的枪。终于1993年底,我如愿以偿,走进了绿色的军营,服役于南京军区步兵第二师。众所周知,步兵的训练是非常辛苦的,首先三个月的新兵共同科目训练,然后到连队进行专业训练,正常训练之外还要进行体能训练,每周一次五公里武装越野,半夜时常紧急集合,有时还要长途奔袭拉练。三年时间,我经历过两个兵种,部队换了两个地方。当兵的第二年,部队要选调一部分人到部队丹阳湖军垦农场,接到通知后,我第一个主动报名到丹阳湖农场,当时好多人都说我傻,我也深知我的写作能力和书法水平在部队是公认,首长也对我大加赞赏,留在作战部队今后大有作为和美好前程。可是我想起我父亲时常告诫我的一句话:“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越是最艰苦的地方,越是能锻炼人的地方”、“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来到丹阳湖农场之前,我想象中的丹阳湖农场一定是风景如画的美好景象,可随着军车缓缓驶进农场,呈现在我眼前的农场都是与我想象中的景象大不一样的,一排排低矮破旧的青砖营房,道路大部分是泥巴路,车子驶过尘土飞扬,一片萧条破旧的景象。

当天晚上,我就给我父亲写信,告诉他这边的情况,父亲后面回信给我说:“孩子,既然这是你的选择,你就不要后悔,军人不吃苦,那还叫什么军人”。短短的三年军旅生涯,我与我的战友经历了丹阳湖营房改建、丹阳湖抗洪会战,成福光缆施工,我也从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班长,并且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三年,我成长了,是部队培养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为我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当兵的这段历史,我时常铭记,是部队给我给予了无穷的力量,催我奋进。

时光辗转,岁月流逝,我的儿子也渐渐长大了,我们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乖巧听话,在衡南一中高三毕业填志愿时,我们家就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议题是如何填写高考志愿,可能是儿子受祖父和我的从小影响,最后选择填报了长沙航空学院士官班,选择了无人机管理专业,我们都知道,选择了部队院校,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说实在话,儿子去部队,我们就这一个独生子,从小就没吃过苦,现在的孩子就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我们也担心,他到部队能吃得那份苦吗?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呀,但看到孩子那坚毅的目光,我们最后才下了这份决心。我小孩是七个月的早产儿,身体比较瘦,士官学院是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教育,但孩子比较争气,硬是挺过来了,今年已院校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武警部队,而且还分到了习主席曾经工作过的河北省正定县。无人机是属于侦察系列,在部队除了搞无人机专业,而且还要进行各种侦察训练,常常是训练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每次与孩子打电话时,我也很心痛,但我强忍着泪水鼓励孩子在部队建功立业。平时训练很苦,但孩子凭着坚强意志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的身体流淌着军人的血脉。

我的家庭,祖孙三代从军,虽然没有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突出功勋,但是我们却忠实地履行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身为军人世家,无悔军旅生涯,我们将继承发扬光大。

有一种礼节,叫军礼,

有一种歌声,叫军歌,

有一种名字,叫战士,

有一种灵魂,叫军魂,

有一种使命,叫保家卫国。

曾经是共和国的军人,

不管在军营还是在地方,

我们的身躯上已深深烙上军人的印记,

当祖国和人民发出召唤,

我们将发出铿锵的回应,

绝不退缩,毫不犹豫,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文/贺飞马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