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邓云帆 报道)今年来,湖南省衡南县坚定贯彻“六稳”“六保”就业工作方针,真抓实干稳就业,求真务实保就业,在拓宽就业渠道上下功夫,在落实就业政策做文章,有效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切实织牢了民生“保障网”。
送政策稳就业。出台《衡南县人社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安排意见》清人社(2020)3号和《2020年度衡南县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就条“硬”措施,调剂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务工人员尽快返岗就业。截至目前,已为241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1330余万元;降低门槛,提高额度,加快进度,为29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5万元,带动就业700余人;变先核后补为先补后核,并精简资料,简化程序,服务从优,时间从快,为县内4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40余万元,做到应补尽补;发放失业保险金104万元、临时价格补贴3.4万元;为338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107万元;对65名首次登记注册创业的农民工分别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贫困劳动力4000元/人)。积极搭建招聘平台,两线作战,双线并进,开展线上和线下“春风行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1万余条,大力举办“巩固就业扶贫成效专场招聘会”5场,共为县内外200余家企业招聘到岗15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0余人。联合教育、农业、林业、商务等职能部门,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劳动力实际情况,按照“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原则,开展“菜单式”和“地毯式”技能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7个班次,培训学员6288人(其中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2期96人),完成全年任务4480人的140.1%,合格率和获证率均达100%。特别是5月上旬,为59名贫困户举办了为期7天的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免费培训,并陆续推荐到全县各农业企业就业,主机手年收入5余万元,副机手年收入约2.5万元。
送岗位保就业。为帮助重点群体和返乡务工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该县想方设法在“家门口”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通过对县直机关现有公益性岗位清岗、腾岗和对乡镇(街道)增设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一批。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全日制工作岗位原则上不低于1220元/月(新增岗位费用主管部门原则上负担50%,人社、扶贫办筹集余下的50%),计时计件等非金日制的岗位不得低于400元/月。并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合同签订、月薪发放等情况严格管理。截至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2782个,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753人。根据年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衡南县“两业”“两防”行动方案》,要求全县65个贫困村,5个贫困人口3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及59个贫困人口2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至少要创建一个扶贫车间,吸纳一批贫困势动力在家门口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已认定188家“扶贫车间”(其中厂房式29家,居家式159家),共就近就地吸纳就业3500余人。特别是在全县38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按照“根得出、稳得住、有就业”政策要求,通过创建“扶贫车间”形式,帮扶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130余人。
送服务促就业。积极主动,派出110名干部职工多次上门摸清全县重点群体和就业因难人员就业愿望、培训意愿、岗位需求、待遇要求等基本信息,并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动态管理、动态运用。开展“春风在线,复工战‘疫’”行动,实现“点对点”输送服务,让570名返岗农民工坐上赴粤“就业直通车”,其中贫困劳动力70余人。特别是针对返流贫困劳动力,通过镇村干部对返流贫困劳动力调查摸底,掌握具体情况,实施“点对点”就业帮扶,开展“311”就业服务,确保300余名返流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加强与省内周边县市、省外单位联系,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和有组织劳务输出。3月中旬与福州市人社局积极对接,签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合作项目协议书》,输送劳动力8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余人。另外,还为1.3万余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拨付一次性交通补助380余万元,做到了应补尽补。
据了解,截至9月底该县城镇新增就业5659人,完成全年任务7100人的79.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21人,完成全年任务6000人的100.4%;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09人,完成全年任务900人的7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5%。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