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湘潭县:多个“千亩示范片”开创排头乡农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0-10-21 16:41: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张振宇 报道)尽管近一个月以来阴雨连绵,但凭借机械化的优势,湖南省湘潭县春静水稻合作社的6000多亩一季优质稻已全部收割完毕并烘干入库,平均亩产670公斤。

在农业大乡湘潭县排头乡,今年共种植优质稻近两万亩,除优质晚稻因受寒露风和低湿阴雨天气影响减产外,全年粮食生产丰收在望。

排头乡共有耕地648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56000余亩。在种植结构调整规划中,调整面积达11500多亩。

既要完成结构调整任务,又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更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排头乡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五个千亩示范片为骨架的全新农业结构。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排头乡通过“专业种植合作社+村+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南下村、华宇村两村为中心,打造早加晚优千亩示范片。示范片早稻主推“中嘉早17”“中早35”等深加工型品种,晚稻主推“两优级336”“H优518”等优质稻品种。“早+晚优”的水稻生产模式较之传统双季稻模式不仅产量更有保障、所产稻谷品质更高、效益更好,真正能做到增产又增收。据排头乡农推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早+晚优”范片面积是4000余亩,全乡优质稻播种面积近两万亩,为粮食生产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了抓好粮食生产外,排头乡在种植结构调整区打造了湘莲、水生花卉、黄荆坪竹根辣椒、药用紫苏等千亩特色农业种植示范片,探索“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流转费兜底+入股分红”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湘莲一直是排头乡的特色产业之一,今年该乡更是把湘莲产业作为“一乡一品”主导产业来抓。以回龙桥村为中心,辰山村、狮龙村和红祺村为补充,打造5000亩湘莲种植基地,其中回龙桥连片湘莲种植2000亩,连片花海成了今年夏天排头乡的一大风景。今年排头乡还尝试“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由公司前期组织种植,后期交由贫困户采摘湘莲并按市场价格予以产品回收的管理模式,带动贫困户365人实现增收。

黄荆坪辣椒是当地又一特色农产品,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3年前,双联村的几名村干部牵头办起了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双联村为中心,辐射邻近团结、隐山等村,面积约1200亩的辣椒种植基地。今年注册了“黄荆坪竹根辣椒”商标,下一步准备申请通过绿色认证,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黄荆坪辣椒正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与湘莲和黄荆坪辣椒作为当地传统特色产品不同,药用紫苏和水生花卉则是作为“外来物种”,最近几年才在当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在省定贫困村团结村,湖南华懿生态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开始大面积种植鸢尾、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该项目解决了当地结构调整区种什么作物的难题,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种植经济效益、解决贫困户就业和增收的同时,还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千亩鸢尾、美人蕉盛开的季节,团结村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赏花观光,成了惠民富民的“美丽产业”。

湘潭县华为湘莲有限公司是当地有名的湘莲企业。3年前,公司负责人王华栋发现种植药用紫苏比种植湘莲效益更好,便开始了尝试。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形成了以辰山村为中心、面积达1100亩的药用紫苏种植基地,还带动了很多周边群众和贫困户种植紫苏。该示范片长期聘请务工人员30人,其中精准扶贫户3人,年人均增收12000元。

特色种植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与经济增收,综合效益显著,这些示范片融合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多重功能,为促进全乡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