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唐兰荣 报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作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传播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现代化特征,如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宣传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要在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下,做到着笔妙,耳朵灵,脑子活,为珠晖立足“一区两城两极”,打造现代产业强区提供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
一、着笔要妙,占领新战场。如何将“有意义”的宣传主题做得“有意思”,是新时代融媒体的重要挑战。虽然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但以内容为王为根本不能变,发挥舆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不能变。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全区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勇于沉下去、敢于接地气,怀着朴素感情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多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真正做好党和群众的喉舌。比如我们采用《三字经》、书画、朗诵等形式,从提高意识、日常防护、科学认识、亲情陪伴等多个角度加强宣传疫情防控,得到社会各界好评;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蔬菜供应、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等民情,采编了大量新闻报道稿件,让全区广大群众准确了解权威信息、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等情况,在安抚民心、正向疏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讯作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南堰头村:从“三不通”到“桃花源”的蝶变》在学习强国上一推出阅读量突破1300万+;系列报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面孔》仅前四篇在时刻新闻一经刊发,阅读量就突破了130万+;抖音视频《小编带菜》一经发出,当天阅读量突破10万+等,为全区中心工作和发展全局加油助力。二是增强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全区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把握时代大势,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新闻素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争当“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的表率,以过实的工作作风铸就“铁肩担道义”的忠诚,以过硬的专业能力练就“妙手著文章”的本领。
二、耳朵要灵,运用新思维。融媒体是做好网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我们要善于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既要听正面主流的声音,也要听推动事业监督的声音。当前来说,要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联动,适时发声、及时展示良好形象。同时,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沟通,第一时间报道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工作举措和典型做法等,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宣传格局。一是紧抓阵地,实时发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表达方式和政治参与方式,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主阵地,必须用主流意识形态去占领,紧紧抓住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将日常工作宣传和重点工作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时发声。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坚持虚功实做,通过实施一个个项目、开展一场场活动、推出一个个专题,使宣传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比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抗“疫”走心话》《“疫”外的春天》《最美的乡村》《圆梦小康·幸福模样》《双创路上·书记们说》等多个系列现象级融媒产品相继推出,生动再现了媒体融合蓝图擘画之远,融合发展之力,顺时应势之功。二是凝心聚力,协同作战。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市主要网站及媒体联系,借助他们的平台,传播信息,展示良好形象的同时,加强区内各级各部门联系,充分发挥各自宣传阵地作用,协同作战,形成宣传合力。三是主动作为,汇聚力量。紧跟全区发展的步调,聚焦群众关切的抓好“六稳”落实“六保”、奋战一百天 决胜“十三五”、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产城升级示范区、产城融合先导区、经济发展增长极”汇聚磅礴力量。
三、脑子要活,用好新手段。时代在发展,任务在翻新,不创新就无法紧跟时代步伐,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只有积极谋求新思路,大力探索新方法。才能打通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传播手段上,既要利用好我们的节日、现场会议、培训活动、报纸电视等传统手段,将党的创新理论、治国理政的思想、圆梦小康的故事融入其中;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新平台和采用H5、有声海报、沙画等新形式,有效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等现代传播的增量效应。同时,加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网、微、端、屏”等媒体资源、媒体平台,推动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使媒体融合真正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在话语方式上,既要入情入理,更要入乡随俗。多采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多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善于转换话语方式,学会把抽象的概念、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表达、通俗易懂的道理,学会把材料语言、学术高大上的“大道理”用日常生活话语来表达和呈现。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既有网上的“键对键”,更要有网下的“面对面”“心连心”,做到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提高“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本领,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