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耒阳:强资金保障,注重运行效益,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0-11-13 20:28: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邓平全 报道)耒阳2009年被列入资源枯竭城市,有34个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4466户43172人。近年来,湖南省耒阳市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新路子,把资金之“水”精准滴灌至产业之“根”,确保了产业扶贫资金充足、精准、高效、安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拓渠道,破解产业扶贫资金短缺“瓶颈口”。顶住经济转型、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始终资金投入向脱贫攻坚倾斜,向产业扶贫倾斜,做到不留缺口、优先拨付、不打折扣。一是财政预算“挤”。按照“市本级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较去年增幅不低于50%,产业扶贫投入不低于预算的60%”的原则逐年递增,在重大工作、重大项目上坚持资金不受预算限制,定时足额保障。近5年来年市本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095万元,平均增幅51%。二是多条渠道“引”。打破各涉农部门资金归口管理界限,对中央和省、市、本级农林牧渔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科技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打包捆绑使用,整合资金1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7个;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撬动作用,向6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30298.45万元,向57户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8842万元发展产业。三是积极向上“争”。紧抓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省重点产业项目的有利时机,立足我市实际,创新完善工作思路,做细做实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部门提出想法,赢得理解、争得资金、政策支持。近两年来,赢得上级支持3.3亿元,实施项目41个。

二、重规划,确保产业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按照“贫困发生在哪里,项目就安排到哪里”“哪些项目效益好,就优先选择哪些项目”原则,将资金用到“刀刃”上。一是精准投放选载体。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和发展预期考虑,按照“四跟四走”思路,编制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整村脱贫年度计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整合有关部门的资金,按照“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科学论证,抓细抓实项目库建设。截止目前,共入库项目2043个。二是优化分配树导向。探索股份合作方式,实行“保底+效益” 分红机制,对入股市场经营主体的产业扶贫资金,按照不低于按8%比例进行保底分红;若收益超过保底分红金时,超过部分实行效益分红,同时,鼓励贫困对象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充分树立激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导向,破解扶贫资金“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难题。三是注重长效建机制。对于贫困村扶贫资金投入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形成固定资产经营项目的,脱贫攻坚期满后,继续由村管理,经营收益专项用于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和新一轮边缘贫困帮扶的专项资金。对于利用扶贫资金投入产生固定收益的项目,脱贫攻坚期满后,固定收益由市统筹管理,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

三、严监管,保障产业扶贫资金运行“零风险”。做到三个结合,全面消除产业扶贫资金风险,有效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一是政府运作与民主监督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形成上下联通全方位公开公示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保障贫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阳光化运行、常态化公开。二是事前审查与抵押担保结合。资金投入前,建立联审评审制度,从严审查企业和项目,从源头上避免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一些盈利能力不强的新型经营组织和效益不高、不良的项目情况,确保获得稳定收益;事后紧密跟踪,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筑牢扶贫资金监管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发现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风险,及时收回本金、抵押物。三联合督查与专业审计结合。将督查审计范围拓展到基层一线,市常态化督查组一月一查、审计部门一季一审,以问题为导向,每笔每项、逐村逐户过筛,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查处一起,近年来,共查处产业扶贫资金风险类问题40余起;建立健全扶贫小额信贷月调度机制,强化“一项资金、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领导机制,及时清收,实现了连续18个月小额贷款逾期率为零的目标。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