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近年来,湖南省祁东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非常之重视、非常之措施、非常之力度推进河长制工作,不断强化巡河、治河、护河三大抓手,持续刷新全县河道生态颜值。2020年,全县水生态环境治理总投入超过亿元,全面完成“一河一策”重点任务88个;在3个重点乡镇全面铺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河道日常保洁;投入1700余万元,着力推进25条“样板河”建设,河岸整治129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35.07公里,护砌13公里,河岸绿化57.82公里,打造了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风光带;通过“样板河”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县水域环境实现了从“污水横流”向“绿水清流”的崭新变化,获得了广大老百姓一致点赞。
一、常态巡河,聚焦问题整改
认真贯彻“一河一长”的工作要求,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平台,严格落实定人、定责、定期去河边“打卡”制度。截至2020年10月,县级河长巡河累计108次,乡级河长巡河累计3930次,村级河长巡河累计15340次。县级河长巡河交办重点问题31个,县总河长签署督办令32个,整改完成率100%。通过常态化巡河,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抓手,促进河长制工作步入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夯实基层河长制工作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进一步加强乡镇河长办规范化建设。25个乡镇河长办已做到了有独立办公场地和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并配备了1名以专职工作人员机构,且机构加挂河长制办公室和公安联络室牌子;明确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名民间河长;有专门经费,且经费不少于5万元;有完备的河长制各项制度;有辖区水系图;有河流保护和治理任务表,建立的“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二是建立了沿河村级河长制工作站。实名挂牌,明确村级河长工作职责、村级河长制工作站职责、河道保洁制度、河长制村规民约、村级河长制工作责任体系图。规范了“两长两员”,明确“一村一辅警”为河道警长,全县共有河道保洁员436 名、河道警长395名、民间河长60名,共建立村(社区)河长制工作站305个,“一河一策”131本,设立河长公示牌387块,村规民约公示牌305块。
三、铁腕治河,重构河道生态
“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县委县政府以“水岸共治、上下游同治”的思路推进河长制工作,紧紧抓住污染源管控治理这个关键点,硬化措施,从严治水。今年来,省市下达我县36处河道“清四乱”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对全县所有河道、水库、山坪塘、灌溉渠系等开展全域化、全覆盖的垃圾清零专项行动,共清理垃圾数千吨;完成了20处“千吨万人”外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对5处“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定;完成了251个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问题整改;13座小水电清理任务如期完成;对全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进行了划界;对红旗、石门、曹口堰县城三大饮用水水库周边环境开展强力整治,对库区内的餐饮业全部实行退出和24小时视频监控,并取缔水库燃油动力船舶36艘,开通5条班车线,实现库区交通公交化;取缔6个非法采砂场。同时,对一切污染水环境的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全县禁养区内258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关停退养。通过铁腕整治河道生态环境,再现了“鱼游水中,影布石上”的美丽水景。
四、全民护河,营造浓厚氛围
始终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积极动员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县河长办建立社会监督平台,由各乡镇(街道)在村一级河道辖区内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和社会热心人士等担任河道监督员和“民间河长”,组织河道两岸村民与村“两委”签订护河责任状,承诺不破坏河道、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自觉维护河道环境卫生,把爱河护河写进了村规民约。乡镇一级河长办还邀请当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河道监督平台,对河道保洁、绿化、美化进行监督。同时,广泛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农户等“六进”活动,在河流流经的每座桥梁上都印刷了宣传标语,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宣传车、“村村响”等形式宣传河长制工作。充分发挥我县“全国曲艺之乡”的资源优势,在全县范围内举办河长制专题公益渔鼓《碧水清流生命源》巡演,观看人次累计突破30万。各乡镇(街道、管理处)积极开展“百乡千村万户”护河宣传活动,与沿河居民签订护河协议书1万余份,发放环保宣传袋1万余个,制作大型展板20余块,宣传横幅100余条,发放公开信、倡议书6万余份。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营造了人人爱河护河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