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李昕 报道)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平整的生产路穿插田间,原生态块石护坡整齐分布在沿河两岸。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紫楼村全域铺开,勾勒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的美丽乡村画面。而眼前白果镇紫楼村的大变样,仅是湖南省衡山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美景,得益于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改造后的白果镇新庄村厚名塘)
节本显成效
2020年4月12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颜昌茂,党委书记王琪率队对全县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查看、现场办公。
(工作人员在永和乡龙凤村沃柑基地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走进永和乡龙凤村、文桥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现场,效节水灌溉项目为龙凤沃柑基地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永和乡龙凤沃柑基地共修建水源山坪塘2口,电灌站1座,水肥一体化配肥机一套,安装主管1400米,分干管6500米,立杆喷头550套,总投资103.3万元。
龙凤乡沃柑基地老板刘冬洋兴奋地对颜局长一行说:“农业农村局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灌溉水源问题,还为我们铺设管道进行喷灌、滴灌。以前我们为了灌溉是又费钱又费力,还达不到想要的结果,现在就灌溉这一块每年可以为我们节约劳力成本、经济成本十万元以上,而且达到了精准施肥,每年产量可以提高20%,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白果镇新庄村伞角坝新建项目)
(市县两级在白果镇祡楼村冲里塘现场验收)
而这样的项目,为产业带去的好处并不止于此。“基础设施的改善,给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村里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增强了外来企业进驻我们村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的吸引力,目前已经有大业主在与我们洽谈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等事宜。”永和乡龙凤村支书兴致勃勃地介绍道,项目建成将有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提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崛起,为乡亲们带来更多实惠。
(开云镇山竹村桑葚基地)
乡野换新颜
在山竹村、双全新村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大型挖掘机奋力作业,为平整耕地扫清障碍;耕地“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洋溢着现代农业气息;整齐划一的机耕道分布在平整的田地里;新修的生态水渠,除了能高效给排水,还设置了生物通道,有利于动物繁殖和迁徙;在生态水渠经过的人口密集区,修建了透水步行道、凉亭及园林拱桥,宛如一座小型休闲公园……
(高效节水灌溉管灌)
这既是高标准农田,又是村民休闲之所,还是乡村旅游点——这是新的农田建设给人的直观印象。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变“五牛下田”、分散管理为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变“平均分配”和“天女散花”为“集中连片”和“区域治理”;变“偏重渠路等工程建设”为“把高效节水、提升耕地质量等先进农业生物措施和农技农艺纳入必需的建设内容”。
副局长曹金祥向大家介绍山竹项目的建设情况及项目建成后效益情况,局长颜昌茂边听边看对大家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要打造像山竹村这样农民能愉悦下田劳作、舒适的享受田园生活的精品工程、生态工程”。
农田建设标准的大幅“升级”,也将成为衡山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
(白果镇新庄村厚名塘)
此外,新的农田与生态绿色同步。路渠塘工程遵循自然规律,讲究人工与天然合一,大力推广生态工程技术,少硬化、不填塘、慎砍树、禁挖山。科学建设灌排渠系,合理控制地下水位,保护田沟生物种群,构建农田“人工湿地”;与园林景观同步。项目区的建设将兼顾园林景观和观光休闲,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区将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的田园风光,让生态休闲成为全县农田建设“最靓颜值”。
(白果镇新庄村)
产能大提升
白果镇在衡山县素有“岳北粮仓”之说,是衡山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稻双季稻率、优质稻率分别达98%、100%,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得到省政府肯定,衡山县粮食生产工作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持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
进入白果项目区,老百姓感慨颇多。对早年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白果镇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福音。该镇总投资2035.24万元,共建成2500米排灌渠、4461米田间路、7口山平塘、4座电灌站、5200米河道整治、200亩节水管灌工程、种植绿肥1万亩。
(白果镇湘铺村高效节水灌溉—管灌)
“以前河道不畅通,到了雨水季节满岸都是水,整陇田都淹了”。“田头边都是泥巴,路不好走,担水、挑东西都恼火,尤其是下雨天,弄得一身泥都是家常便饭”。“干旱季节,为了给责任田放水都不知扯了多少皮,打了多少架,很麻烦。”………提到过去耕作中的不便,该镇村民都频频摇头。但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变化,频频称赞。指着新护砌的河道、田间新建的一条条田间路、生产路和一个个蓄水池、山坪塘,村民说,现在有好环境、有好路、有近水,放水也方便,农业机械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村民种植的时候能省事省力省工,粮食也不用挑到大马路上,可以在田间地头边直接装车了。
(白果镇紫楼村沿山河电排站)
(白果镇紫楼村沿山河)
党委书记王琪对农田建设工作人员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最大限度的提升衡山县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保障能力”。
项目建成以后,项目区种植双季稻,经测算每亩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平均增产67.4kg以上,其中:早稻平均增产35.1kg/亩,晚稻平均增产32.3kg/亩。建设稳产高产粮田2.6万亩,每年项目区共可新增稻谷1752.4T以上。优质早稻按2640元/t,优质晚稻按2700元/t算,项目区每年新增产值467.68万元以上。
细琢出精品
疫情防控期间,在衡山县白果镇新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埋头苦干,进行土地整理施工,田间机器轰鸣作响,一片繁忙景象。2月,正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衡山县农业农村局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进行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三个一”(一个口罩、一次体温测量、一张登记表)和“三个不”(不聚餐、不打牌、不串门),尽快开工复工,按时按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节水灌溉、河道护砌等项目于2月24日全面复工,复工率100%。
“要建,就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王琪如是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施工工艺,按要求施工,要做成精品、样板工程出来,要争衡阳市第一。”王琪书记要求,现在春耕在急,一定要保证春耕生产,不能误农时,争取在4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工程任务”。
(开云镇山竹村桑葚基地游步道、拱桥)
为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控制总目标,项目建设实行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类实施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各环节质量。项目委托衡阳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服务有限公司,确保施工高效、保质有序进行。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根据规划补充和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资金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办法。建立项目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管理模式;建立对原材料、配合比的检验制度,完善检测手段,用数据指导施工,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杜绝进场;建立健全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即工程队进行自检,建设方施工员进行初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复检;
(白果镇紫楼村英先组田间渠道)
在看完2019年项目后,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潘国安对各个施工标段的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不成问题,只要事做得好、做得快,资金也会按合同约定拨付的,我们绝不会拖欠你们一分钱的,但你们付给农民工工资也要及时、到位,不能因这引起社会矛盾。”各标段负责人也都相继表了态,决不会给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摸黑、拖后腿。
(工作照)
衡山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初见成效,拥有白果片、萱洲片、开云片三个项目片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项目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山塘整修、土壤改良以及其他工程,建成后将形成集中连片、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以提高农业高产稳产能力。目前,三个片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行后期扫尾工作。
项目建成以后,田间工程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土水肥资源利用率提高。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存在的旱、涝、渍等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项目建设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项目区建成了的高产稳产田,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果镇沿山河入涓水入河口)
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石,是全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衡山县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环境整体重塑,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区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之路。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