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号角已吹响,珠晖跑起来!

——湖南衡阳珠晖区推进现代产业强区建设走笔
发布时间:2020-12-14 17:29: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段志阳 刘思远 刘志明 洪华 周琪 报道)今年以来,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主导产业逆势加速——

位于东阳渡街道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内,一列运载华菱衡钢钢管的“中欧专列”从湖南红光物流有限公司出发,标志着该区乃至全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有了新通道;

在与其相邻的高端眼镜产业园内,150余家眼镜企业“抢滩”落户,华胜、东昇等7家企业入驻投产,集研发、制造、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眼镜小镇”已初具规模;

再来到酃湖高铁新城,全国第5座万达A级旗舰店——占地14万平方米的酃湖万达广场商业主体封顶,向全市展现“衡阳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雄厚实力与建设速度;

一路向北、向西,还有人力资源产业园、云创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盐卤化工产业园等现代化产业园区,依托这些平台,投资20亿元的绿地城际空间站、投资16亿元的中科创新智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扎堆冒尖……一幅以规划引领为“笔”、实体经济为“纸”、要素保障为“墨”的美丽珠晖现代产业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规划引领之笔——勾勒“新”格局

“当前,衡阳市正围绕植优补短、培优做强、多方共建产业链的目标打造‘现代产业强市’。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城区和‘衡阳城市客厅’,珠晖区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大机遇期。”区委书记刘桢干告诉记者,该区秉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思路,正立足“一区、两城、两极”发展布局,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美丽幸福珠晖。

“一区”,即中心城区,着力打造产城升级的示范区。通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引进新业态;加快八大市场转型发展,引导老旧市场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业态布局,推动产城提质升级。

“两城”,即酃湖高铁新城、滨江新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先导区。坚持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以衡州大道、船山东路为主线,整合平台资源、高校科创资源、体育场馆资源等,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文化体育等产业,将酃湖高铁新城打造成衡阳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力支持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两极”,即北片茶山坳、南片东阳渡,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东阳渡,大力发展以新材料、高端眼镜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衡阳铁路口岸物流园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全面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在茶山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都市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农旅强镇,打造南北经济增长极。

“科学的空间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区委副书记、区长魏中发表示,“一区、两城、两极”与近年来区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一脉相承,体现了珠晖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战略思维和发展定力,全区上下将把建设现代产业强区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

实体经济之纸——写好“实”文章

道路绿树环绕,厂房错落有致。青石红砖搭配现代化钢结构屋顶,古朴又不缺时尚元素。漫步在位于东阳渡街道的眼镜小镇,感觉别有一番风情。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家破产企业的生产区。如今,借着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全产业链的“妙手”,眼镜小镇已规划用地6000余亩,吸引了150余家眼镜生产企业落户,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小镇”。

“3月份我们扩招人员后,产能还比去年增加了。受全球疫情影响,下一步,我们想在自主品牌研发上下功夫。”华胜眼镜公司总经理贝学平介绍,该公司是眼镜小镇内首家入驻、首家投产的眼镜生产企业,凭借多年为“大品牌”代工的经验,华胜眼镜的生产工艺和水平已经具备。如今,公司带着“自主品牌梦”加速寻求多元化转型发展之路正当其时。

近年来,珠晖区在贯彻新理念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写好“实”文章:

——着力抓项目稳投资。坚持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大力实施“1555”工程计划,即策划包装100个项目,设立5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筹备5000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力争带动投资50亿。

——全面推进招商行动。近年来,珠晖区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拓展投资空间。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带队共走访企业20余家,邀请来区考察客商40余批次,引资总额达41亿元。

——持续推进振兴实体经济和“原地倍增”计划。重点推动湘衡盐化、裕华集团、雁峰酒业等规模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原地倍增,今年1—10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

……

俗语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十三五”能否完美收官,珠晖区的这份实体经济“成绩单”让人心里很踏实:2020年前三季度,全区GDP增速位列全市城区第一;1—10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市城区第二。1—10月,全区新增“四上企业”18家,新增市场主体2543家。

五大保障之墨——催生“加”速度

全市人民关注的酃湖万达广场项目建设进展如何?11月17日,记者走进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商业主体工程早已封顶,正抓紧时间推进外墙装修及配套工程,预计明年7月“开门纳客”。

据承建的中建八局衡阳万达项目总工邱峰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建筑面积约50万㎡,包含万达广场A级旗舰店、商业街、高端公寓、精品住宅、星级酒店和酃湖公园“六位一体”。其中,万达广场店占地14万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2层,主体工程土方量约20万方。

“从2月19日项目复工到5月19日完成第一块底板浇筑,从‘七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到9月23日封顶……在万达广场建设的‘珠晖速度’背后,是我们面对新冠疫情防控、高压杆线搬迁、绿化带改建等种种困难时,珠晖区相关部门以及酃湖乡的‘有求必应’和全力支持!”邱峰坦言。

建设现代产业强区,要素支撑是基础。珠晖区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强化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环境“五个保障”,吹响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集结号:

——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工作,充分盘活闲置用地,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0年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家以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以上。

——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用好用活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

——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推进湘南湘西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重点解决务工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珠晖就业等问题;依托“万雁入衡”行动,充分利用高校平台,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强化环境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倡导“四到精神”;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索拿卡要等违法行为,让“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现代产业发展的“马拉松”模式已开启,43万珠晖人都是“参赛者”。珠晖,跑起来!珠晖,加油!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