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湖南湘潭市书写生态环保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1-02-23 17:30: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图片

蓝天图

中国报道讯(张立 报道)晴朗的午后,漫步在湘江河畔,碧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冷的水中,举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景。

过去一年,湘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比2019年增加44天,获784万元省级环境空气质量奖励。

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10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一江两水一库”水质连续两年达Ⅱ类;17个土壤污染防治重要资金项目均已完成,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这份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亮眼答卷的背后,一幕幕生态之变正在持续上演。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一年来,湘潭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生态环境工作责任,全面实现环境质量目标,湘潭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翻开了新篇章。

蓝天常伴,“气”质更佳

“我们可以看到,湘潭的烟囱越来越少,冒黑烟的车辆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这是民间组织湘潭生态环保协会副理事长毛建伟对湘潭空气质量变化的感受。他说,2020年协会开展了“随手拍蓝天”活动,700多人参与,拍摄了1600多幅蓝天白云图,每一张都很美。

 

湘潭蓝天何以回归?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的“蓝天保卫战”,湘潭是怎样高质量“答题”的呢?我们从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可窥见一二。

在这场战役中,湘钢等龙头企业勇于担责,把污染治理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主动履行环境治理使命,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们投入47亿元完成了第一个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35个重点治理项目,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正在推进。”华菱湘钢环保首席工程师熊果介绍,2020年湘钢吨钢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上年分别削减10.7%、21.97%、8.9%,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8.5%,PM2.5、PM10指标优于湘潭市平均水平。

在这场战役中,湘潭市创新了共管共治的“湘潭经验”,将市城区划分为四级网格,组织400多名网格员、300多名环保志愿者,全覆盖、无死角巡查大气污染问题。

在这场战役中,湘潭市持续推进“飓风”“亮剑”“利剑”“夜鹰”四大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去年办理环境违法案件56起,其中行政移送5起(行政拘留6人),刑事拘留1人,共处罚款568.44万元,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真抓实干抓出了亮眼的成绩: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臭氧平均浓度改善排名均居全省第二;环境空气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改善均居全省第五,重污染天数为1天,较2019年减少8天。

水质常优,绿水含笑

“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彩鹮也贪恋,不肯离去!”雨湖区长城乡石基村一处藕塘的承包人肖体国说,自去年12月24日,曾一度在中国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来到他家藕塘后,每天前来“打卡”,这里的福寿螺是它喜爱的食物。

图片

彩鹮(喻国强 摄)

湘潭碧水何以连珍稀鸟类都流连忘返?答案在于湘潭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用一项项整治、一件件实事换来“一江两水一库”水质常清。

在这场守护行动中,湘潭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8个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并按“一园一档”,组织开展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流、污水治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运行不正常、企业偷排漏排等问题的自查与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在这场守护行动中,湘潭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10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遗留的问题全部解决。湘潭县石潭镇石潭大桥左侧一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位于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属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内容之一。在生态环境部门介入后,搅拌站已依法拆除,保障了居民的“水缸子”。

在这场守护行动中,湘潭还全面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登记排污口212个,溯源流域106.91平方公里,完成36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151个行政村污水治理。

脚踏实地干出成效: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评价为优,参与国省考核的10个断面有9个达到Ⅱ类,1个达到Ⅲ类,全部达到考核要求,“一江两水一库”水质连续两年达到Ⅱ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青山常青,土地更净

“这里覆盖了新土,撒播了草籽,期待着开春破土而出。”市生态环境局昭山分局有关负责人称,原湖南省农药厂东厂区周边土壤污染场地治理工程项目因各种原因一直无法推进,他们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创新举措,仅用25天时间就圆满完成困扰了3年之久的治理工程,比原计划节约处置成本1400余万元。

这是湘潭根治历史遗留土壤污染的一个缩影。随着一个个土壤治理项目完成,湘潭土壤治理项目的完成率排在全省前列。

在这场治土大战中,湘潭市积极探索实施全国首个大区域复合污染区污染治理风险管控和再开发建设,按“先风控、后治理”的工作思路,对竹埠港污染治理重新调查和风险评估。“根据新成果,易家坪片区需修复污染土壤由29.4万方削减为7.8万方,治理成本由1.52亿元下调至8500万元。”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易家坪片区场地污染综合治理后续工程项目土壤治理任务已完成,已开展复土复绿工作。

在这场治土大战中,湘潭市积极将原湖南南天农药厂污染半个世纪的“毒地”还原为“绿心”绿地。目前,已陆续实施3个治理项目,完成治理方量约35万立方,争取到国家专项治理资金约8400万元。

在这场治土大战中,湘潭市还积极组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稳步开展土壤先行区建设,着重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扎实做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工作。

攻坚克难出战果,2020年湘潭市共完成17个土壤污染防治,中央资金项目污染地块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和91%以上,土壤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