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扬旅游之翼,筑振兴之梦

发布时间:2021-03-15 22:57: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报道)2020年“十三五”圆满收官,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青春翼·筑梦实践队前往多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在新征程中接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调研中发现,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时常面临着文物与民居混杂,创新发展困难,对年轻群体缺乏吸引力等困境,如何为其注入源头活水,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面临的难题。

在探索古村落活化的过程中,东莞市南社村以“孝德”文化为主题,复办“忠孝文化节”“南社斋醮”等传统节日,挖掘雕塑、挂画、泥公仔等传统手艺制作;同时对景区内古建筑进行有序活化,改造成特色主题餐馆、精品民宿,吸引商家入驻。佛山市松塘村凭借翰林文化进行品牌塑造,活化传统民俗,从正月初四“出色”巡游,到每年3月至7月的“翰林游”开笔礼,再到八月十五中秋夜“烧番塔”等。近些年来,松塘村不断提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感、体验感,打造“最岭南”的品牌体验。

村民是乡村的主体,美丽乡村离不开村民的共建共治。在村落改造的过程中,南社村绝大部分村民积极配合本土企业的整租统筹,将景区内闲置的房屋出租,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促进了景区的管理与开发。松塘村村民自发捐资,成立“松塘翰林文化基金”,用于村内文化活动和环境的修复;几位退休教师还自发挖掘本村历史文化,促进松塘的文化传承与延续;更有村民为疏通入村道路,主动捐拆阻道房屋等等。乡村振兴与每位村民息息相关,坚实的群众基础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两村今日的发展离不开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与参与,这种热爱正是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来源,更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松塘村景点讲解员吴月珍 林依雯 摄

图为团队参观松塘村游客接待中心 林伟钠 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南社人家民宿 张栩维 摄

图为团队成员向南社村村民派发调查问卷 邓婉敏 摄

红色乡村如何挖掘自身资源,讲好革命故事?位于陆丰市的下埔村与位于河源市的上村村,昔日都是省定贫困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两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改善村容村貌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同心同德共谋村民安居乐业,厕所、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齐头并进,使得两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此外,下埔村依托周恩来历史居址,上村村依靠革命烈士罗焕荣故居,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办农家乐、家庭农场,打造美丽乡村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满足游客田园观光、田趣采摘需求,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带动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村庄,促进村民创业增收,最终实现如期脱贫。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河源市埔前镇上村村副主任刘观民 吴晓洁 摄

图为上村村大棚采摘园 刘玺鲲摄

图为团队与村委书记进行访谈 吴代漾 摄

图为下埔村各色文化馆 段纤纤 摄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在下一阶段,如何巩固农村发展成果,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仍是全党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