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双季稻示范片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衡山县隶属湖南省衡阳市,地处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境内有衡山而得名,南接衡南县,西界衡阳县、双峰县,北抵湘潭县,中部环绕衡阳市南岳区,总面积944平方公里,辖7个镇5个乡153个行政村,总人口44.9万人,有耕地面积342283.8亩,其中水田面积321243.45亩,同时也是早期红色农村革命老区,当年毛主席曾在该县调研采写《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因为有着红色革命基因,这里的农民十分勤劳、淳朴,始终保持着老区的优秀革命传统。
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粮食生产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得到了全面落实,该县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实行党政同责,对春耕农业生产工作做到责任上肩,措施到位,粮食生产的春播工作现已全部完成,效果良好,全县落实的早稻田间渺渺茫茫披上了绿色盛装。
春耕生产部署早。近年衡山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四个新衡山”建设战略中,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产粮大县地位继续巩固。2021年衡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衡山县发展粮食生产11条政策措施》《关于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责任的追究办法》《衡山县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加大粮食生产办点示范,对春耕生产坚持“每天一督查、每天一报告、每天一通报”,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油菜生产保护区和特色粮油产品优势区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粮油生产绿色、融合、和谐、高效发展。
早稻集中育秧措施实。早稻集中育秧,可避免自然灾害,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群众育秧难的问题,是发展双季稻,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该县年初将集中育秧面积分解落实到村、到组、到育秧主体并签订了协议。全县通过专业化集中育秧模式,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管、代烘等托管式、保姆式服务,提升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办点示范规格高。该县实施“县乡村”三级双季稻办点示范工程。一是创建4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由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牵头在白果、江东、贯塘、新桥四个乡镇各创建1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每个示范片辐射带动1.5万亩。二是在东湖、岭坡、福田铺、开云、长江、永和、萱洲、店门等8个乡镇各创建1个千亩双季稻示范片,分别由各乡镇党政负责人包片负责,每个示范片辐射带动2000亩;三是创建153个百亩双季稻示范点,分别由村(社区)支两委负责人负责,每个示范点辐射带动500—1000亩。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方法,层层压实任务,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发展。
万亩双季稻示范片
耕地抛荒追责严。该县加强常年性耕地抛荒整治力度,将抛荒责任落实到人、到丘块。建立抛荒治理台帐,督促各乡镇及早有效复耕复种,设置专项整治经费每亩补贴200元。明确遏制耕地抛荒责任主体,对适合的双季初种植地区“扩双增面和季节性抛荒清零”。对责任田常年抛荒的农户取消各项粮补,确保“种地得补贴、不种不补贴”。对外出打工的农户,无人耕种耕地,做好流转给他人或村委会组织人员代种,对又不愿意转包且连续2年弃耕的农户,依法由原发包单位中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由村委会流转给其他人开展复耕复种。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加强督查,按期通报。
技术服务举措多。今年,该县农业农村部门配套开展了农业技术全程服务,水稻优质稻高产栽培、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及农机装备技术操作、维修保养、等集中培训活动。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万余份,农业组专家充分利用QQ群、微信、集中授课、上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及时宣传、讲解新型农业种养技术,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和注意事项,提醒广大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真正成为了衡山县助推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引领农民丰收的“新引擎”。
万亩双季稻示范片
到目前为止,衡山县粮食生产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共完成早稻面积18.06万亩,计划种植中稻和一季晚稻7.94万亩、晚稻20.5万亩,特色粮食4万亩,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为50.5万亩,县内高岸缺水田都种上了红薯、玉米、大豆等各种早粮作物,冷浸、泥脚深的水田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