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良田
春耕中
整治抛荒的耕地
被污染耕地的改良经济作物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舒文 报道)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湖南省常宁市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下,水口山镇扎实推进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治理工作。
水口山镇全镇集体土地总面积7300公顷,其中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1300公顷。辖区内共有严格管控区14600亩,轻中度污染耕地5970亩,分布于14个农业村,全镇耕地仅独石村、舂陵村1500余亩水田可种植水稻,其余耕地属严格管控区,需要种植结构调整。针对这种情况,水口山镇成立粮食生产及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领导小组,以镇长徐运成担任组长,镇纪委书记何年鸿、人大副主席段金华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及蹲点干部为成员,推进粮食生产及严格管控区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今年春耕以来,水口山镇通过在公路沿线、镇村办公场所、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处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在严格管控区树立固定标示牌,组织宣传车到村组巡回宣传水口山镇颁发的《水口山镇2021年重金属污染耕地严格控管区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水政发[2021]5号)、《水口山镇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水政发[2021)10号)、《水口山镇2021年粮食生产六条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形成抛荒治理及严格管控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强大氛围,深入到每一位农户心中;召开党政负责人及村党组织书记会议,通过市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四包一”方案,明确到人,组织干部全员上阵,深入村组到农户家里宣传政策,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严格管控区杜绝种植水稻,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水口山镇培育常宁市明生专业合作社等5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户种植大户,鼓励农户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11000余亩,使土地向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集中经营,推进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对目标污染物(如镉、汞、铅、铬等)不敏感的高效经济作物。
在常宁市农业农村局精心指导下,在水口山镇主要领导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努力下,大渔村打造了400余亩蜜本南瓜示范基地,2021年4月19日,衡阳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彭玉明在常宁市市长吴乐胜陪同下来示范基地调研,蜜本南瓜长势喜人,严格管控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成功得到了彭玉明和吴乐胜的高度评价。
常宁市自然资源局引进湖南宝之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三香村、南阳村、水邻村、金联村、新同村、大渔村、朱陂村种植4700余亩红麻,流转耕地正在翻耕;在三香村、大渔村、水邻村打造三个连片2000余亩湘莲特色景点基地及大渔村300余亩观赏莲;在春陵村、独石村种植400亩小麦;全镇范围内种植6500余亩油菜、1000余亩红薯、800余亩油用大豆等经济作物;在大渔村建立一个1000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休耕示范区。通过严格管控区种植结构调整,基本杜绝了耕地抛荒。
在湖南省、衡阳市惠民补助政策基础上,水口山镇财政自行投入50余万元资金,用于在全镇范围内对耕地板田犁翻及早稻(双季稻)面积补贴,争取水利专项资金对镇内泉塘水库、天勤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种植水稻供水充足。根据水口山镇实际,在独石村、春陵村创办一个过片500亩早稻(双季稻)示范带,杜绝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
近日,水口山镇组织8个农业村对所辖范围内耕地抛荒面积进行了一次清查,建立了耕地抛荒工作台帐和耕地“非粮化”工作台帐,全面摸清抛荒耕地实情,找出抛荒原因,制定抛荒耕地治理的妥善方案,保障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对抛荒一年以上的耕地交由村委会统一流转,其中独石村、大渔村、水邻村已完成抛荒耕地流转,对抛荒多年的耕地,政府给翻耕的种植大户进行资金补贴,全力护航粮食生产。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