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何衡 王佩璐 报道)在老衡阳的记忆里,“腊月里,糍粑香”,印花粑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必备,也是许多游子心中的乡愁。印花糍粑以糯米、粘米等为原料,浸泡后打磨成粉,再加水揉捏成团。
刚刚压膜成型的印花粑
做印粑要有专制的模具,俗称粑印,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一般只有茶杯口大。这些粑印上都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如福、囍字样及鱼、鸟、花卉等动植物等,形象活泼,栩栩如生。制作的时候,将调和好的米粉团填入粑印中,轻轻一磕,一个印花粑就成型了。
印粑模具,有福、囍字样及鱼、鸟、花卉等动植物等雕花。
湖南省衡阳县龙青农耕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云龙表示,为了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制作了高粱、枸杞、黑芝麻、花生等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印花粑。
蒸熟的印花粑起锅
把制作成型的印花粑放进厨房蒸笼里蒸,大约半个小时,印花粑就熟了。出笼的印花粑,晶莹透亮,造型美观,透着一股淡淡的稻花香,糯而不粘,软而不塌,再给印花粑的正中间点上红,更添吉祥喜庆之感。
冯云龙给每块印花粑“点红”
冯云龙告诉记者,这个俗称“点红”,老一辈人在办喜事的时候,为了显示喜庆,在印花粑中间点一点红色的,现在为了保留传统,同时保障健康,采用了火龙果汁代替色精。
工人正在给印花粑“点红”
印花粑为圆形,意味着团团圆圆,其制作道具也离不开圆形,除了粑印,还有蒸印花粑的蒸笼、放印花粑的簸箕等都与圆息息相关。过大年的时候,一盘热气蒸腾的糍粑端上桌来,一家人围席而坐,一个印花粑顺嘴滑入,那是记忆里儿时的味道,更是让人割舍不下的醇厚乡愁。
印花粑的传统吃法“糖渍”
印花粑寓意团团圆圆,如今衡阳人的印花粑已经变成电商平台的香饽饽,产品供不应求。
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责任编辑:刘霞